[孩子总喜欢打人、摔东西:家长真的会教孩子吗?]

原标题:孩子总喜欢打人、摔东西:家长真的会教孩子吗?

有家长反映说:“我家的孩子现在3岁了,他只要一生气就把他手里的东西摔掉,手里没有东西就拿起离他最近的东西摔,他摔得都是他自己的东西,他的玩具很多但是完好无损的基本没有,都被他摔坏了,我真不知拿他怎么办,也训了,也讲了,还是那样。”

3岁多的孩子已经形成自我意识,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诉求,也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当自我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会通过打人、哭闹、摔东西等方式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刚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就是画笔,父母画什么,他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责商家庭教育创始人谭焱心院长在《金牌家长-108条教子智慧经典》一书中提出:孩子身边的一切文化思想元素都是教材,既可以作为积极正向的教材,也可以成为消极负向的教材。如果宝宝时常爱哭、打人,父母应该思考孩子所处的环境,如果大人脾气比较暴躁的话,孩子就有可能会出现脾气暴躁转而打人摔东西的行为问题,亦可能是家长过度宠溺孩子,造成孩子过于任性。这里的环境就是指特定环境,犹如每一个孩子生活、成长的"染缸",如家庭染缸、学校染缸、网络染缸、社区染缸等等。只有把握"染缸"与育人的内在联系,方能趋利避害,优化教育"染缸",服务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才。

责商家庭教育专家谭焱心院长表示养育孩子,最需要注重以下阶段:

0-3岁,孩子没有太多思维,给孩子输入什么,他就接受什么,所以花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可以收到百分之两百的效果;

3-6岁,孩于初步有了意识,是非常好植入思维系统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次关键期;

7-12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

12-15岁,需给孩子植入正确的婚恋观。

因此,父母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而不是以“孩子还小,等长大以后就好了”为借口,毕竟,孩子越大越难教育。孵化一个小生命,十月怀胎即可,然而,孵化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却要十年二十年。这个过程远比十月怀胎艰巨复杂得多。人格的孵化如果一开始就错误,那么,往后就可能一错再错。这犹如人们穿衣第一颗钮扣扣正确,一顺溜扣下去并不费力,如果第一颗钮扣扣错位了,其它钮扣通通错位。因此,育人的全程都是用良知、智慧、心血和热情、激情、温情与爱去持续孵化幼小、年轻的心灵,为何父母都不懂这些道理呢?

正常的学校教育只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把“做人”的教育落地,用知识去武装思想和大脑,但不能建立思想。建立孩子思想的过程,正是责商家庭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责商家庭教育抓住了当今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软肋,秉承“前置”原则,从胎教、幼教开始直至成年,在个体潜意识里建构主流社会的信念、信仰、信条及核心价值观,在成年前安装系统的正版思维“软件系统”和思维“防毒软件系统”,这对解决当今中国教育变革,化解教育“软肋”的重大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学术理论价值。个体责商既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支撑和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和载体,也同样是人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撑和载体。

责商家庭教育创始人谭焱心院长历经40多年探索实践与研究的责商家庭教育,已经造福20多万家庭,受益受众达百万人以上,其研究和实践成果为父母思维革命提供了保障模式!为父母培养优秀卓越的儿女提供了保障系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