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我掏心窝子 关于家长让孩子学琴,我想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原标题:关于家长让孩子学琴,我想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于孩子学琴的故事,相信不少家长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报兴趣班,比如古筝班啊、钢琴班啊、书法班啊。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指导孩子要学什么乐器,这本身就是有问题了的。

么另一方面是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陶冶情操,而是当亲戚朋友来家里时,让孩子露一手,让家长涨涨面子。

也就是说很多家长是在把孩子培养成功能化,根本不关心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大家都知道郎朗成名了,可是您不知道的是,郎朗曾经一度厌恶弹琴,甚至看到钢琴的黑白键就会吐。

甚至郎朗差点自杀,他爸爸也是真正知道逼孩子练琴的严重后果,才再也不逼郎朗了。但是这个社会,却有太多的家长,在重复地犯错误。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他跟我讲了他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以下我以第一人称来描述:

今晚女儿放学时,我特地给她打电话,让她把已经放在学校十多天的琵琶给带回来,我回来时没有关心孩子累不累,而是一眼看到了黑色的琵琶包以后,就让女儿弹一首金蛇狂舞。

女儿突然神情紧张,说话也支支吾吾。

我顿觉事情有蹊跷,问她出了什么事,女儿跟我说,今天她拿琵琶时发现琵琶山头断了,我顿时来气了,厉声问她,知道什么时候断的吗?怎么发现断的?

她又改口说是昨天就发现断了,我问她是怎么弄断的,她回答,不知道,又说,可能是班上的同学搞卫生时,不小心碰到琵琶摔断了。

我又问,你看到或听到谁碰了你的琵琶吗?她说没有。

我又问她,昨天就知道琵琶断了昨天怎么不说?她回答,不敢说,怕我生气,可是我听完这句话以后,勃然大怒,冲她大吼!

自己的琵琶放在学校十多天不管,发现坏了也不说,我今天不叫你拿回来你准备瞒到什么时候?学了3年琵琶,在家平均一周练习有1次吗?女儿说没有,我问她琵琶摔了几次?她说不知道。

我腾地火冒三丈,第一个琵琶就摔了3次,最后一次没法修了,我本不打算再买的,是你跟我央求了几次我才买的,不到1年时间又摔断了?你想学琵琶吗?你爱惜你的琵琶吗?你为什么不及时带回来?

女儿回答,带琵琶好麻烦,琵琶又重,要搞个推车推还差不多。

这话彻底激怒了我,我把断了的琵琶往沙发上一摔,拿个琵琶怕重嫌麻烦,丢在学校不管,那就让它摔断!让它摔个稀巴烂!我捡起来又狠狠地往沙发上摔,这次琵琶断裂部位戳到了沙发的皮靠背上,立马破了个洞。

看到那个破洞我的气血往脑门上涌,我一把抓起琵琶朝地上使劲摔,琵琶应声又断了几块。我还不解恨,捡起琵琶又摔了两次,我转身朝女儿瞪了一眼,走向我的房间砰地关上房门。

过了好一会,我听到敲门声,女儿小心地喊着我,我打开房门,女儿跟我说,沙发已经缝好了,我走到客厅看到沙发破洞处已缝补好,我看到女儿眼中闪着泪花,我抱着她跟她道歉,感谢她帮我补沙发……

故事讲完了,我内心真的是掀起滔天巨浪,我这个男性朋友是独自抚养女儿,其中心酸只有当事人可以体会。但是通过这种撒泼打诨、气急败坏的方式,这属于迁怒,也就是他觉得琵琶很贵,他有金钱的匮乏感,可是孩子不懂,孩子没有金钱上的概念。

而且孩子很知道她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第一时间告诉,会不会惹怒爸爸?而本来琵琶是可以修补的,可是最后爸爸却把琵琶砸个稀巴烂。

我不得不提醒一下,当女儿还没到青春期时,你的情绪其实都会被你女儿吸收,而当女儿到了青春期以后,很有可能会逆反,变得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要暴躁。

所谓有其父就有其女,或者是女儿到了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不敢交际,整天闭门不出,这就发展成了回避型人格了。

也就是父亲的脾气暴躁,可能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和父亲一样的暴躁,要么变得像兔子一样怕人。而这都是不恰当的养育,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想到我小时候,我的父亲让我练琴,他就像盯敌人一样盯着我,我本来会弹,可是磕磕绊绊。后来他看我弹不下去,骂我两句,就出去打麻将去了,我在他走以后,松了一大口气,他走了以后,我反而弹的流利多了。

在大多数家庭里,父亲是代表权威,是不容侵犯的,是冷酷的,孩子和母亲关系好的。如果父亲不能变得温柔,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恶化。我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体会到什么父爱,后来我妈和我父亲离婚以后,我才变得越来越好。

我把我的故事讲出来,是想告诉天底下的父亲们:你的严厉管教,会让你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恶化。如果你想到老孤苦伶仃,请你加倍苛责你的孩子,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为和你没有感情,而不给你养老。

但如果你不想再继续下去,那么恳请你看一本书《不体贴的父亲》,给孩子真诚道歉,发誓不再对孩子辱骂和殴打。只有父亲宽厚仁慈、温暖纯良,孩子才会自信坚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

家长在让孩子学琴时,千万不要忘了初衷,如果您都没有陶冶您自己情操,那么孩子弹出的音符也不会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