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能力强就会成功?不走出延迟满足的坑,很难养出成功娃

原标题:延迟满足能力强就会成功?不走出延迟满足的坑,很难养出成功娃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棉花糖实验"与延迟满足能力

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在斯坦福大学旗下的幼儿园进行了一项关于:孩子如何选择"即时与延迟奖励"的实验,也就是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在实验中,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个奖励,可以是棉花糖,也可以是软糖、巧克力、曲奇饼等零食。或者是选择在房间里等上一段时间,直到研究人员重新回到房间,等候时间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这样的孩子可以得到两个奖励。

实验结果是,只有大约20%的孩子成功经受住诱惑,最终获得双份的奖励。

参与这一实验的孩子前后共有数百名。在后续的观察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能够为了奖励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普遍具有较好的人生表现,比如取得更好的SAT成绩、身体质量、学术成就以及其他指标等。

于是,人们将这些在实验中可以坚持到最后获得奖励的孩子所具有的特点称为"延迟满足能力"。而随着时间,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延迟满足能力"和能否取得成功混为一谈,认为"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就能够取得成功,以此作为培养孩子的重点。

然而,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却从这一实验的样本少、变量多及数据不全面等缺陷中发现这一结论的误区,并得出结论: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而不是"延迟满足的能力"

在新的结果出来之后,研究者澄清了"棉花糖实验"并没有将"延迟满足能力"和成功定义为因果关系。而是在大众传播中,实验的缺陷被无视而导致结论简单化。他们只是认为这一能力与孩子取得高成绩相关。

在之后,心理学教授大卫·范德对116名孩子进行的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有着更加平稳的情绪,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也更有策略。从这些特点来看,这些孩子能够取得更高的成绩就更加有迹可循了。

"延迟满足能力"到底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没有全面了解实验真实情况之后,盲目采取了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做法,这样的做法换来的可能是更坏的结果。在采取措施之前,我们都需要先了解清楚"延迟满足能力"的实质和核心到底是什么?

首先,延迟满足指的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指的是放弃目前可以得到的满足,而甘愿为了具有更大的价值的长远结果等候,以及在等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种能力实质就是指:人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是否可以控制住自己的一时冲动,而专心具有更大价值的长远目标。

许多人把它理解为自制力。其实,"延迟满足"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耐心等候,也不是一昧地抑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没有见到彩虹。实际上,它是一种能够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因而收获到长远的更大价值的能力。准确的说,这是孩子身处环境中的一种"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孩子上课时,出现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无法自我控制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的表现。就像成年人为了忍受漫长难熬的会议,很多会通过玩手机等方式进行情绪上的自我调节一样。

在上述的实验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但却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孩子自愿等候的内在驱动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在动机,指的是人出于内心需求而产生的做事动力。这也是"延迟满足能力"的核心所在。

在实验中,驱使孩子的动力有零食本身,也有的,想做个更好的孩子的想法,或许是想获得更多的利益等等,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不相同的内在动力。

微软公司运行的百科项目。专业的人员配上充裕的资金,主要通过销售在线来获利。而另外的维基百科则是纯免费,由几万名非专业,也没有任何报酬的业余爱好者共同完成词条编辑。但就在2009年,微软却宣告停止百科服务,同时期的维基百科则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百科全书。

为何在各方面都比不上微软公司的开放式百科编辑,却能取得如此的成就?《驱动力》一书的作者丹尼尔认为,这便是由人的驱动力所决定的结果。维基百科背后的成员属于"自燃型",就是可以自己创造,自己提供持续的"燃料"。于是可以无所畏惧,不在乎回报,从而一往无前。

家长为了避免陷入更大的误区,应该走出延迟满足的坑,更着重地培养孩子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孩子要成功,家长更应该关注这些

1、 培养孩子在环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早期在面对环境的经验很多来自于父母。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冷漠型以及权威型四种。其中,专断型家长对于孩子要求严格,高的标准往往让孩子退缩,导致自我控制水平低;放任型的家长则对孩子采用较多的情感惩罚而缺乏说理,孩子年龄较小,自尊心也比较低,从而无法培养好的自控力;而权威型的家长则通常以说理服人,采用示范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最有利于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2、 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内在驱动力,而家长可以做的就是,正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千万不要扼杀掉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应该要鼓励和挖掘孩子的探索精神,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就像种植一棵树,除了给予它水和养料,还需要提供它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成长,这样最后才能长成一棵健壮的大树。

作为家长,同时也要做到降低对孩子的控制欲和要求,更不要包办和代替他们做事。我有一位朋友从小给女儿喂饭,一喂就喂到孩子10岁。类似的这种控制欲会毁掉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毕竟连吃饭这么简单的具有内驱力的事情孩子都不能亲自去做,那其他事更加不可能了。

3、 给孩子创造合理"等待"的机会

在孩子年龄稍大些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约定,来给他们创造获得奖励之前的"等待"时间。比如孩子想买新玩具,那就要用通过平时做家务或者表现好奖励累积得到的"小红花"来进行交换。家长一般可以在孩子,积累达到五或十次之后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每次得到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统一每次给予孩子奖励的标准,千万不要失去原则和规则。

面对"延迟满足能力"的误区,家长值得反思

1、孩子的意志力真那么弱不禁风吗?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越大,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更多。,尤其是对"延迟满足能力"教育存在执着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就是缺乏抵抗诱惑的能力。

但其实,孩子的意志力远比家长看起来要更坚定。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会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好坏利弊,他们的心里也会有一把量尺。因此,家长与其纠结孩子的各项能力达不到要求,不如调节自身的情绪,相信孩子同样有能力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成长之路。

2、一昧压抑孩子的需求就可以成功吗?

为了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有些家长会采用一昧压抑孩子的需求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式换来的或许只会是,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开始怀疑自我价值,自己是否具备奖励的资格?而且,压抑孩子只会让孩子的渴望和热情慢慢变淡,当孩子缺少了活力,过于思考利弊,这样的孩子是家长愿意看到的吗?

我是小E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