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乱扔东西”?别急着阻止,换个做法反而能让孩子更“聪明”:

原标题:宝宝总“乱扔东西”?别急着阻止,换个做法反而能让孩子更“聪明”

不少爸爸妈妈都对宝宝乱扔东西感到非常头疼,吃饭的时候扔勺子、碗碟,游戏的时候扔玩具,帮宝宝捡回来了,又马上被TA扔出去,宝宝的这种“坏习惯”到底该怎么纠正?可能爸爸妈妈不知道一岁左右的宝宝喜欢乱扔东西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代表着宝宝的身体机能和智慧在共同成长。

为什么宝宝喜欢反复扔东西?

身体动作能力发展的标志

宝宝从不能自如、准确地抓握,到能灵巧、协调地双手抓物,抓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扔东西,说明宝宝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小手,上肢力量和动作能力开始逐步发展了。伴随着扔,可能还会出现踢、戴等各种不断重复的动作,比如喜欢踢走脚边的玩具,会把软的东西一律戴到头顶上等等,这是宝宝的身体运动能力全面提升的标志。反复扔东西对手眼协调、听觉、触觉等都有好处。

发展认知能力和智力的表现

相信不少爸爸妈妈都发现,相比软绵绵的东西,宝宝更喜欢扔勺子、筷子等坚固的物体,这是因为宝宝发现了自己扔的动作和物品掉落地面的声音之间存在着关联,这其实是宝宝对因果关系的最初探索。而重复这一行为,则是宝宝喜欢不断验证自己扔东西的成果。在抓、放、扔等一系列动作的过程中,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智力也得到了进步。

希望爸爸妈妈关注TA的信号

掌握了“扔东西”这项新本领,宝宝会很高兴,喜欢各种尝试显摆,也会希望爸爸妈妈多看看多夸夸自己,所以有时候宝宝在爸爸妈妈面前扔东西,并不是故意使坏,而是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夸赞和关注,希望爸爸妈妈参与到TA的游戏中来。

爸爸妈妈怎么做?

既然“乱扔”并不是件坏事,爸爸妈妈不妨因势利导,做好准备支持宝宝的游戏和探索行为,帮助宝宝发展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规则约束,培养宝宝的良好习惯。

1、提供玩耍的环境

如果不加以引导,一味纵容宝宝乱扔,对于宝宝的规则意识养成和家庭环境显然是不利的。爸爸妈妈可以用围栏或明显的标志圈出一块“游戏场”,告诉宝宝在这里可以随便扔,但在其他地方不可以扔任何东西;还可以固定一段时间,仅在这段时间内允许宝宝随意玩耍,帮助宝宝建立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场”中无需置放软垫,这会降低物体落地时发出的声响,影响宝宝的游戏乐趣。

2、挑选合适的玩具材料

挑选的原则很简单,不会伤害到宝宝,大小便于抓握,材质有不同,这样就能让宝宝充分享受投掷的乐趣了,比如球、毛绒玩具、积木等。此外,宝宝对生活用品的兴趣也很大,塑料瓶、不锈钢器皿等不怕摔的物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不可乱扔的东西,爸爸妈妈要及时予以制止,说明道理,用能扔的东西和宝宝做交换,多重复几次,宝宝就能渐渐区分,哪些东西可以扔着玩,哪些不能。

3、和宝宝共同游戏

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玩一些扔东西的小游戏,如和宝宝面对面站立或坐下,将球扔给宝宝,请宝宝接住并反过来扔给自己;对于大一些宝宝,可以准备一些托盘或矮的小桶,让宝宝把物品扔进小筐里。这些游戏可以将宝宝的随意扔变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让宝宝获得感知里外等空间关系的学习机会。共同游戏也有效地加强亲子交流,有利于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

在游戏中,爸爸妈妈可以多观察宝宝的能力,适当地将游戏做出调整和改变,根据宝宝的能力提升游戏难度,这样既能一直保持宝宝对游戏的兴趣,又能对宝宝的动作技能发展和智力发展有所促进。

4、教宝宝物归原处

游戏结束后,爸爸妈妈可以带领宝宝,一起收拾游戏材料。爸爸妈妈先以身作则,示范如何把玩具放回原处,再鼓励宝宝尝试。如果宝宝没有照做,爸爸妈妈可以用语言引导,比如和宝宝说:“小兔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帮它吗?”如果宝宝配合得很好,收拾得整整齐齐,别忘了给宝宝个拥抱,表扬TA把自己的玩具照顾得很好。

责编:珺 | 主编:吉页 | 指导:听

声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本文内容来源于刘晓晔撰写、刘志清编辑的《乱扔东西?一起来玩游戏吧!》,载于《父母必读》;《聪明宝宝从这里起步》早教系列丛书《精细动作》分册。
  • 封面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