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是难以安抚:用3件小事中说明什么叫“与孩子同处当下”|

原标题:为什么孩子总是难以安抚:用3件小事中说明什么叫“与孩子同处当下”

当还是小孩子的时候,

我们都活在当下,

这就是我们为何那么快乐的缘故。

但是,当我们长大了之后,

我们的心智总会停在过去或者未来,

并不总在当下。

——RichaChopra

年度陪伴课程群的一位妈妈向我咨询问题,她讲到自家孩子与两个比自己大的亲兄弟俩一起玩耍时被他们抱团排斥的情况。她顺便提到了自己的处理方法:当孩子因被孤立而难过时,她对孩子说:“你觉得这样不舒服,所以你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不能抱团对待别人。”

我看到后针对这一部分与这位妈妈进行了沟通。因为我想到很多妈妈问到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愿意与妈妈沟通,妈妈完全没法安抚,所以总是来问我怎么安抚。我还专门通过网络辅导过一位陪伴群妈妈安抚孩子,因为,妈妈以为自己做得很到位了,但孩子就是不配合。事实上,了解整个细节才会知道,妈妈说的话没错,但在妈妈的心里,他一直是责怪孩子的——带着这样的责怪,根本无法与孩子真正地相遇,所以不可能真正安抚到孩子。

所以说,如果不理解孩子,不与孩子同处当下,说什么都没用。当一个孩子伤心难过害怕时,如果旁边的成人只是给他讲道理,这只能说明成人没有同理到孩子,压根就没同频。大多妈妈对此没意识,所以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大气、高需求等。

下面分享几件小事,帮助大家去感受什么叫同频,什么叫活在当下,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同理到他人。

车 祸

有机缘看到一个朋友和自己5岁的儿子同看一部电影。电影中有一两分钟的镜头非常惊险:一男人在陡峭的山路上开车,当速度太快以致最终无法控制与对面车相撞前,背景音乐以及大制做的镜头让人胆战心惊手足无措甚至有窒息感。孩子在镜头变幻过程中非常紧张喊妈妈抓妈妈的手,妈妈此时没有安抚孩子或者关掉电视,而是象对大人说话那样交待孩子:“所以呢,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慢慢开!”

时间其实很短,但是感官刺激过于强烈,孩子最终还是HOLD不住自己吓哭了,妈妈将孩子抱在怀里继续讲道理:“所以说,不能开快车,尤其是在山路上……”孩子被吓得只管哭,我提醒妈妈还是关掉电视吧,因此我走去关掉了。

其实,这个朋友与我不太熟,这涉及界限问题不方便提醒,所以,我趁机获得了一次观察的机缘。

人们看事情很容易停留在表面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分房困难入睡困难的孩子,可能都是受过类似这样的刺激,孩子无法消化,进而影响了睡眠。

回到这件事情的当下,孩子被镜头吓坏了,如果母亲与孩子同在当下,她比较有效的做法的是关掉电视和安抚孩子。如果足够敏感,根据音乐就可以判断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应该还没发生时就提前关掉电视。须知,5岁的小孩子是不可能开车上路的,给孩子讲开车注意安全完全没有丝毫意义!!!

摔 伤

一个2岁半的孩子在跑跳中摔伤,跟在身后追上孩子的老人不是检查孩子的伤口或者将孩子抱在怀里安抚,而是冲上去就打孩子。并且,边打边骂:“让你乱跑,怎么提醒你都不听,看你下次还跑不!”

身心俱痛,孩子哭得更凶了!

的确,在我们所有人看来,当孩子才出生时,他们都是天使。在网上看到在子宫里的胎儿,他们的笑容能暖化世间所有冰冷的心。也许你没看过这视频,但是,你总是见过小婴儿的笑容吧,同样地,能软化世间所有坚固的心。

但是,就是这样的天使,后来,他们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人,比如,我见过3岁的女孩会凶狠地对待幼小的动物:摔死小狗、踩死小猫——看上去象小恶魔一样;成年的垃圾人破坏力太强,动辄伤害无辜的生命。

这些天使,被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其变成恶魔了呢?

这个才会尽情跑跳的孩子,此刻,他需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确定伤势不重不需要处理的情况下,将孩子抱在怀里安抚,或者帮他擦擦眼泪,哭一会儿就又去跑跑跳跳了。这种身体层面的痛,也就痛一阵子而已。

但是,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受了更重的伤,是心理上的伤。是被自己最信任的母亲选择的照顾者带来的伤。心理上的这种看不见的伤,其实总是更深,也总是难以疗愈。

走在成长道路上的人一直都在谈疗愈,我们疗愈的是什么?就是在一个又一个当下经受的这些紧张、恐惧、不被理解……所有我们经历的一切,都不会无端消失,它们都会留下,最终,将我们的身心塑形,成为一个个这样或那样的人。

做 弊

一个12岁考试做弊的孩子,吓得放学不敢回家,给妈妈打电话说自己不是个好孩子,肯定会被学校处分,所以,她想死。

当孩子终被劝回家后,晚上睡前,妈妈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建议孩子到学校做检讨,孩子听到后来了情绪,妈妈情绪也升起来:“你这样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吗,竟然拿自己的生命去威胁老师,你的生命难道不比考试更重要吗?”沟通到这里时,孩子完全不配合了。

这是我年度陪伴群里的一位妈妈的真实经历,事情一发生她就找了我,我告诉她孩子既然提到不想活了说明孩子很害怕已经知错了,妈妈一定要同理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跟她站在一起的,是可以依赖的那个人。

我相信妈妈是想这样做的,但是,跳脱过往的模式并不容易。而且,沟通中了解到妈妈心中是有情绪的,所以很轻易地就被孩子的情绪带走了。

这其中有个困难就是按学校规定会被记过处分——这是一个学习比较好的孩子,很意外地出现做弊事件。孩子怕被处分,因为要张榜公布,会让全校的学生都知道。

妈妈走出孩子房间后就联系我,在我的建议下,妈妈重新回到房间与孩子沟通。

此时,妈妈首先承认错误,不应该给孩子这么大的学习压力,孩子瞬间就哭了,妈妈也哭了。她们母女抱在一起哭了一场——知道这个信息后我就安心睡觉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件事情的发生的确促进了母女关系——如我所说,所有的困难都暗藏着机会,妈妈抓住了这次危险中的机会,这令我很欣慰。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因为偶然的过失如果被张榜处分的话,我比较担心孩子会被深深地伤害,从此沉沦,成为一个“坏孩子”或者是封闭自己成为一个孤独的孩子。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个女孩很幸运,最终学校没有给她记过处份,但是她也承担了自己该承担的责罚。但是,全程有妈妈的陪伴和老师的理解。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未来,我会找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完整呈现这个可以证明危机其实就是转机的故事。

后 记

我经常想,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如果在家里父母双方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他也不会做出这样最坏的选择;那些爬上高楼非常决绝地选择离开的人,如果在这世间,有一个人是理解他的,我想,他可能也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相信,一个孩子在年幼时如果能被母亲理解和接纳,在他看来,他就是被世界理解和接纳——这样的孩子最终会将其转化为理解和爱,回馈给这个世界。

忙碌的远离大自然的生活让我们远离自己的心也远离孩子的心,我们很容易为过去懊悔或者为未来担忧,唯独难以生活在当下,进而导致远离自己和孩子。当你觉得你的孩子不好带时,那很可能是因为你与他没有同处当下,因为不同频所以不理解所以无法给予孩子需要的理解与呵护。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首先成长的,永远是自己。

阳光三月 2019年8月13日 晚

近期原创:

关于夫妻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