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成绩单【医耗改革启动5天成绩单:门诊、住院费用“双降”】

原标题:医耗改革启动5天成绩单:门诊、住院费用“双降”

6月15号零时起,全市近3700家医疗机构同步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改革5天,效果如何?6月19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雷海潮主任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表示,这次改革的效果“好于预期”,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费用都有所下降。雷海潮同时也表示,目前的数据还不是很稳定,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雷海潮表示,本次改革决定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是破除逐利性的明显举措之一,医疗机构将不再收取任何医用耗材的加成费用,通过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降低部分检验费用,就是让开药、使用支架和导管等医用耗材不再给医疗机构带来额外利益。废除这样的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合理使用化验和医用耗材,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减少浪费,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促进医疗机构由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型发展方式转变。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医疗机构不再依靠售卖药品和耗材取得收入、弥补成本,更多要靠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等方式来追求内涵式发展。总的来说,这些都会惠及到百姓,让患者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此次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包括“五个一”,也就是“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采购、一改善”。“一降低”,是指降低仪器设备开展的检验项目价格;“一提升”,是指提升中医、病理、精神、康复、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一取消”,是指取消医疗机构医用耗材5%或10%的加价政策,按医用耗材采购进价收费;“一采购”,是指实施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一改善”,是指改善医疗服务,加强综合监管。此次改革决定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医疗机构将不再收取任何医用耗材的原来5%到10%的加成费用,通过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降低部分检验费用,就是让开药、使用支架和导管等医用耗材不再给医疗机构带来额外利益。废除这样的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合理使用化验和医用耗材,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减少浪费,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促进医疗机构由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型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健康服务。

根据原来的测算,改革后北京市医疗费用总量基本平衡,考虑到医保报销政策,门诊患者费用基本持平,住院患者费用略有增加。改革5天来,初步数据显示,门诊患者费用有所下降,住院患者的费用也有所下降。特别是耗材取消加成后,耗材的占比明显下降,费用下降了12%。2017年,本市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之后,大医院的门诊量的门诊量下降了7%到8%,二级医院的门诊量基本持平,社区医疗机构的门诊量上升了29%。此次医改启动后,社区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在原来增加近30%的基础上又增加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