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差1分双百,被爸妈取消过年旅行,果然考试成绩决定孩子家庭地位

原标题:差1分双百,被爸妈取消过年旅行,果然考试成绩决定孩子家庭地位

文丨福林妈咪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考成啥样,直接决定了这一年的新年过的咋样。

很多家庭在孩子期末考试之前就给孩子定了奖惩制度,95分以下怎样,95分以上怎样,双百又有什么奖励,以此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考个高分好过年。

前两天微博热搜也有这样一个话题:考试成绩决定家庭地位,24小时内诶博阅读量超过了1.4亿次,可见无论什么年纪,考试成绩,还真的和放假时期的家庭地位、幸福指数直接相关啊。

《华商报》也报道了一名西安一年级小学生的“痛苦遭遇”,本来爸爸妈妈答应孩子,如果数学语文成绩都是100分,过年就带孩子到西双版纳玩儿,结果孩子语文成绩差了一分没拿到双百,痛失大奖,郁闷的不行,提起这件事情就哭。

本来已经买好机票的妈妈,把机票也给退了,把过年的计划改成留西安,爸妈如此信守承诺,可以说是很严格了。

说到做到,这一点当然正确,但是面对孩子,我们真的可以总用大奖的方式来诱惑孩子们吗?

用好处激励孩子学习,实际上有这样一个弊端,就是“为父母学习这个观念逐渐被深化”。

本来很多孩子妈妈每天写作业的督促下,就有一种我是为爸妈而学的感觉,那么用好处当激励,会给孩子一种感觉,就是我学习好了,对爸妈是有更大好处的,所以他才会愿意给“我”一些好处,就像是老板给员工的奖金激励。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就更没有动力主动学习、为自己学习了,看见这样没动力的孩子,爸妈只好再想办法进行激励,于是孩子更加相信是为爸妈而学习……

我妈经常听到爸爸妈妈们在苦口婆心劝孩子学习的时候会说,你这是给自己学,不是给老师学,也不是给我和你爸学,你怎么就不明白。

是啊,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不明白,学习是给自己学,学习是自己的事?因为爸妈总把孩子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

不管是用玩具也好,金钱也好,给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激励,都增加了额外的元素,把学习这件单纯的事变得复杂了。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才是更直接更单纯更持久的方式。

比如,一道小学奥数题,可以当做一场亲子游戏,一场侦探推理,和孩子一起找到真相,让他体会到思维拓展的魅力,体会到解开难题的成就感,这才重要。

其次,用成绩激励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我只有学习好了才值得被爱。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在父母面前,他们渴望被爱的一颗心那么明晃晃,不带有“自尊”这样的思想包袱,甚至不在意自己受过的伤,就是简单的想被爸爸妈妈爱。

对于得到父母的爱,父母常常看不到,孩子们有多努力。

高中的时候上的是一所省重点,曾经有个长得很漂亮的同桌,成绩也很靠前。当时我们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不靠后门的那个角落。有次考完试,拿到所有科目的答案和试卷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算出分数的大家都在互相打听,互相讲题,我同桌默默的哭了。

我特别诧异,平常特别开朗的一个女生,这次考得也没有很糟糕,怎么突然就哭了。

从来没提过自己压力的她,终于说出口:“我跟我妈定的目标是这次提3个名次,现在肯定是又落后了,回去我妈又该说我了。”

我当时不明白突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压力,可能并不全都是扯着嗓子喊你怎么不好好好学习,还可能只是平静的和孩子讨论学习成绩,理智的制定这一阶段的目标,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这就是很多孩子最大的心愿了。

期末考试没考好的孩子,依然有资格快乐;

努力了依然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也依然值得被父母无条件的爱。

激励孩子,如果陷入一种不断进阶模式,最终会发展为南辕北辙。

小侄子今年上2年纪,平常就能说会道,这会考完试,拿着自己99分的卷子和妈妈据理力争,这道题全班都错了,是题出的有毛病,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被误导了,本来我可以考满分的。

但妈妈依然没心软,还是有的同学没做错呀,是你没避开出题陷阱,所以不算。

小侄子很不服气,每个亲戚问到他考了多少分的时候,都要在说出数学99分的时候补充上,是有一道题没出好,老师都说不怨我们,99分的同学本来应该是满分的……

解释的好辛苦。

其实,我一直跟孩子说,99分,证明你已经很棒了,但孩子依然纠结在这错失的一分当中,钻这个牛角尖。

父母们从小学开始就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学的知识不多,考试内容也不是特别难,每个班里都可以有孩子考双百。

于是,满分渐渐成了一个优秀的及格线。

于是,99分满足不了家长的要求,马虎粗心,也就成了不可饶恕。

有的孩子在父母这样的要求下,也变得患得患失。

当然,追求更好的成绩没有问题,马虎是一个缺点,也应该改正,但是每次考试都对错了的那1分抓住不放,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精神压力。

更重要的是,别忘了,幼儿园小学,这才刚刚开始, 后面孩子会面临更多的知识点,更多的课程,更难的试题,一开始就使完全部的力气,后续的马拉松,孩子怎么跑啊。

学习不仅需要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也需要一点乐观主义精神,卸下分数的思想负担,才能走的更远。

何况,孩子的生活中不光有考试,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寒假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带孩子看电影,逛庙会,随时体会生活中的多彩多姿,教会孩子享受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个优秀孩子应该有的品质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