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收30家医院!连锁巨头加速布局三四线城市|

原标题:再收30家医院!连锁巨头加速布局三四线城市

爱尔眼科又一大并购动作来了:发布公告称,计划以18.7亿元收购30家眼科医院。

作者|陈可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爱尔眼科又收了30家眼科医院!

近日,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发布公告称,计划以18.7亿元收购30家眼科医院,主要涉及天津中视信,奥理德视光、宣城眼科医院、万州爱瑞等共计30家眼科医院。

据了解,本次爱尔眼科拟收购医院大部分扎根于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三四线城市,在当地占据头部优势地位及良好的品牌口碑,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地市级医院的布局和集团内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关于本次收购,1月9日,爱尔眼科副总裁、董秘吴士君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指出,“千万不要低估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容量,近年基层的消费不断升级,潜力巨大,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目前我们布局了三分之二的地级市,县的层面从比例来看还不高,所以正在稳扎稳打地推进。”。

吴士君表示,“2013年前后,爱尔眼科在重点省会城市的布局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推进一城两院、三院的建设。2014年以后开始重点放在地级市、县上,这些区域的人口占七成左右,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所以我们把资源下沉,把毛细血管伸展到基层。”

近几年来,爱尔眼科的收购动作频频,爱尔眼科经营院长陈瑾在一次会议上曾介绍,目前爱尔是采用自我分级连锁的模式,从中心城市北上广向省会城市,再往下深入,通过这样的分级连锁的模式可以把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解决。上级医院主要做技术指导中心,疑难病的解决中心。下面做轻资产,轻投资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专家,都可以由上面的专家来支持,这是个分级连锁的模式。

民营眼科连锁横扫区域公立医院

公开报道显示,1965年出生的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军人出身,上个世纪80年代在海南卖过椰汁、搞过房地产;濒临破产后,机缘巧合进入眼科领域,后自建眼科医院的陈邦找到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但当时的陈邦不会想到,他无意进入的医疗健康市场,十几年后被称为“21世纪中国最后一块价值洼地”,更被总理提升为了“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高度,市场空间到2030年预期达16万亿。陈邦更不会想到,他的再次创业,将改变中国眼科市场的格局,影响数万名眼科医生的职业发展。

业内人士向《看医界》表示,十几年来,爱尔眼科用实践向业界、政府和民众证明,医疗服务供给的市场化绝不是洪水猛兽,民营医疗在基本医疗领域不仅可以医疗服务质量可靠、成本低廉,而且还能够成为业界的主流。

从在沈阳开出了第一家爱尔眼科医院,到现在新建医院开业仪式不断,爱尔眼科旗下在全国已经多达数百家眼科医院,成为年门诊量超500万人次,手术量超50万例的巨型眼科连锁集团。

陈邦甚至放言,爱尔眼科不仅要在全国布局200多家地级市医院,还将在2020年前完成1000家县级医院的布局。

而且爱尔眼科的到来,几乎是横扫当地的公立医院眼科。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教授表示,尽管在很多疾病上民营医院很难和公立三甲医院竞争,但在眼科领域,民营医疗几乎在每一个地级市都打败了当地的三甲医院。

医生解放加速,正规军将成主流!

在民营医疗领域,连锁扩张几乎是绝大多数医院管理者、投资者的梦想,但能够像爱尔眼科如此速度扩张的极为少见。

对此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向《看医界》坦言,民营医疗机构扩张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问题,扩张的基础是批量标准化的医疗人才。

那么爱尔眼科是如何突破扩张人才瓶颈的呢?据陈邦透露,人才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点,现在爱尔眼科有中国眼科10%的医生,未来比例会更高,到20%-30%。

那么爱尔眼科是如何快速实现优质医生资源聚集的呢?据《看医界》了解,除了联合中南大学进行爱尔眼科学院的人才培养外,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和医生合伙,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医生“合伙人计划”。

这一计划,就是指在由爱尔眼科牵头的并购基金新建一家医院中,20%-30%的股权让所在医院的核心主力以及上级医院的骨干持股,让他们平价投资,且不收取品牌溢价。新建医院经过几年孵化成熟后,上市公司将溢价收购医院。

可以说通过这一“合伙人计划”,爱尔眼科把这些诸多三甲医院的大牌教授揽入怀中,成了既为爱尔眼科工作,又为自己打工的股东、合伙人。

而一旦医院孵化成熟,上市公司就会溢价收购医院,这些医生合伙人就会成为身价千万的富豪。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优质的医生,爱尔眼科才有了技术和品牌扩张的翅膀,快速实现了全国的布局,极大地改变了眼科医疗市场的格局,一些三甲医院眼科人才和患者快速流失,一些中小眼科医院或将加速整合。

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爱尔眼科的专科连锁涌现,一些财团也在全国大举并购医院,实现标准化管理。未来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会在专科市场成为主流,而一些散、乱、差,以及一些没有品牌、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市场号召力的医院,或将被逐步淘汰出市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