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烁教育方式戳中育儿痛点:教育孩子到底要严厉,还是要夸?

原标题:杨烁教育方式戳中育儿痛点:教育孩子到底要严厉,还是要夸?

“儿子,我觉得就应该严厉一些。”杨烁的教育理念如此熟悉。我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

在亲子节目中,刚到达目的地的父子因为下车后出来的方向不一样,杨烁要求儿子杨雨辰回去再按照他的路线重走一遍。

孩子刚走过来,杨烁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呵斥:“衣服拉好!”“快走!”“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啊,快点!”“包背好了!”

话音刚落,还没等孩子喘口气,杨烁又开始了:“能走直线吗?脚尖冲前,脚尖冲前!”

杨烁这种对待孩子“哪哪都看不顺眼”“哪哪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执行”的态度,是一类典型的教育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提出了4种家庭教养方式,而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的表现便是如此。

专制型教养方式

专制型教养方式属于高控制型,但在情感方面,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儿童,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要求与意愿。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形象地说,就是“罚”多于“奖”。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

长此以往,家长的行为将给孩子造成深远影响,甚至是终身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沦为专制型父母,又能有效地教育孩子呢?“傻瓜妈妈”袁梅分享了她的“夸夸”教育方式,看她是如何一步步教育儿子“安尼先生”王尔清成材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每个中国小孩都有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小孩”!

“看看别人家的小孩”是家长们拿来羞辱自家孩子的神器。“别人家的小孩”体健貌端,才华盖世,传奇演绎,匪夷所思,他们的各种传说在家长们的口中发扬光大。唯独自家小孩这不行,那不行。

老梅小的时候,杨师傅总爱说:“我家小丫头长得实在不漂亮……”弄得老梅为自己的容颜愧疚了很久,只想着埋头读书,努力做家务,然后当个“内秀”的人。落下的后遗症是看见漂亮女人都会自动退后三步。

老梅之前发誓,一定要把自己这辈子缺失的“被表扬”在自家孩子身上找补回来,要让他自尊、自信、阳光明媚。老梅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夸,需要技巧,更需要一种心态和胸怀。你要有一个“放大镜”,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放大开来,寻找出其中的正面能量加以张扬。

夸,其实是一种指引,一种肯定,一种点拨和能量的激发。

这种累积的能量和充分的肯定,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更加理性,从而更加坦然地去面对困境和问题。

安尼先生一开始的成长就伴随着各种表扬和喝彩:“你真棒!”

进入幼儿园之后,老梅就发现自己的理念和金色摇篮幼儿园“赏识”“尊重”的理念高度一致,孩子们时不时会为自己的小成功欢呼庆祝一下,那段时间里,安尼先生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问一句:“我是不是很棒?”

答案是唯一的,久而久之,安尼先生就成了“棒棒糖先生”,什么都要是最棒的。要是不那么棒的时候怎么办?还有,犯了错怎么办?

老梅有一种方法,是用表扬的方法来进行修正,一件事情可能只算是勉强及格了,这时候,老梅会先表扬这件事情总体合格了,把优点一一说出来,然后开始说问题:“假如,这个地方要这样处理的话,可能会更棒,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一般情况下,安尼先生会立马动手改正,然后在改正过程中不停地问:“这样是不是更棒了?这样呢?”

于是会有一番更大的表扬。安尼先生会接着问:“我是不是很棒?你这么大的时候有我这么棒吗?”在之前的各种自我叙述里,老梅是个有点笨笨的、经常会被罚跪搓衣板的淘气小女孩,所以安尼先生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比老梅当初厉害多了。

不仅如此,老梅还发动一切可以表扬的力量来表扬安尼先生。

有一阵子,安尼先生迷上了画画,开始无师自通地画油画,看完一本《怎样画油画》,又开始疯狂看各种画册,然后就甩开膀子各种画。老梅为此在家里特意腾出了一面墙作为“安尼画廊”,来了客人就让他们参观“画廊”,诱导他们说出各种鼓励的话。这些举动都让安尼先生的绘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专业人士”的表扬让安尼先生很受用,也更加用心地听取他们的建议。在老梅的理解中,“建议”与“批评”是同义词,但安尼先生更加乐于倾听。

“夸”是指引,是赏识,是一种充满爱意的催生素。只有用情、用心,才能真正地夸到实处。

其实,无论是母子关系还是同事关系或者朋友关系,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得多。

“夸夸更优秀!”我们的孩子缺失的表扬太多了,希望家长们能更多地夸夸自己的孩子,一句赞扬就是一个拥抱!

老梅的独家教育秘籍

《聪明的妈妈像傻瓜——让孩子独立成长的81种教养智慧》

孩子成绩不好,妈妈怎么办?孩子沉迷于早恋,妈妈怎么办?孩子青春期叛逆,妈妈怎么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最操心、最辛苦,成长的每道题都千奇百怪,都考验着妈妈的陪伴技巧、教养智慧。

她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妈妈:她从孩子只玩一件玩具中明白,专注力居然可以“玩”出来;她从孩子搞笑的模仿力中懂得,父母的言行就是榜样;她从孩子的点滴天赋中明白,兴趣完全可以顺势培养……屏气凝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

她是一个敢于放手的妈妈:当孩子弹琴弹错谱时,她“全不干涉”,顺势放手,让那个胡弹乱摁的孩子爱上了作曲;当孩子报考学校时,她“放任自流”,让那个原本没心没肺的孩子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当孩子青春懵懂、爱意朦胧时,她用一封“恋爱前规则”的信,放手导引孩子专注于爱的朦胧之美……策略得当,收放有据,你会发现,松绑后的孩子更有担当!

她是一个不断自省的妈妈:她在写给儿子的信里坦然分享人生懊恼、遗憾;她当着孩子的面大声说出“我错了”,每个字都饱含自省、自查,给予孩子真切的平等、实在的尊重;她不刻意藏匿自己的软弱、脆弱,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她最愿意与天下的妈妈们分享的是: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成长的父母,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助推器。

本文部分内容选编自《聪明的妈妈像傻瓜——让孩子独立成长的81种教养智慧》

责任编辑:杨志敏

美术编辑:王品懿

责任审读:廖思拍

责任校对:杨少坤

文章来源:接力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