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视界| 专访西南医院冯华:研究端粒替代机制 发现低级别胶质瘤恶变转折点|

原标题:"芳·华"视界| 专访西南医院冯华:研究端粒替代机制 发现低级别胶质瘤恶变转折点

“芳·华”视界第41期

神外前沿讯,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最大的担心,就是肿瘤恶变升级。很多临床医生在汇总回顾病例时,也发现了低级别胶质瘤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在某个时间点会“突然”恶变,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低级别胶质瘤恶变的时间点究竟在哪里?是什么分子机制导致了恶变?如果发展了恶变的机制,该如何调整目前的治疗策略?针对恶变机制又能够找到干预靶点。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冯华教授正是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近日,冯华教授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体专访,回答了上述问题。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1、为什么关注低级别胶质瘤:

现在难点反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低级别胶质瘤在重要的功能区,又涉及到功能区手术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对低级别胶质瘤的自然史不太清楚,也缺少临床时前瞻性研究。因为低级别胶质瘤的时间过程比较漫长,所以很多只能做回顾性的临床研究。这就造成了,我们目前对低级别胶质瘤治疗的分歧还比较大。

现在,我们和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做了一项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研究。

2、为何“突然”恶变:

我们发现低级别胶质瘤“突然”变成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时间点,大概在7-8年的时候,病程突然就加剧了。

我们都要知道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永生化是肿瘤发生的关键,而细胞实现永生化并形成肿瘤,需要维持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大部分肿瘤依靠活化端粒酶(telomerase)来维持端粒的长度。

低级别的胶质瘤常常是缺少端粒酶的,所以进展慢,因为其端粒不发达,细胞分裂一次端粒就短一截,分裂的时间越长端粒就越短,最后细胞就不能分裂了。

3、端粒替代机制是“元凶”:

我们和冷泉港实验室合作研究发现了,低级别胶质瘤的端粒替代机制。低级别胶质瘤的细胞繁殖、有丝分裂慢,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产生了端粒的替代机制产生了以后,低级别胶质瘤就开始恶变。

我们目前发现的这个机制在著名的欧洲 《The EMBO Journal》杂志发表了(详见: 学术前沿 | 冯华团队合作研究发现ATRX缺失肿瘤生长机制 奠定脑胶质瘤特异治疗重要基础 ),而且我们还找到了小分子物质,能够抑制低级别胶质瘤的端粒替代机制,目前的实验进展比较顺利。

目前的实验进展比较顺利,如果能够像我们初步的实验结果显示的,那么应该说对于继发胶质母细胞瘤或低级别胶质瘤恶变的分子机制,可能是一个研究突破。 对占总数三分之一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人,可能做出重大的贡献。

4、研究指导临床:该不该早处理

低级别胶质瘤,在过去到底是观察等待,还是早处理,一直都争议,从现在我们发现的自然史,可能到了低级别胶质瘤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我们建议,在能够精准把握脑功能区以及相关的白质神经纤维素的前提下,低级别胶质瘤还是应该尽早手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早期切除肿瘤,肿瘤体积也比较小,而且还没有恶变,可够会取得比较好的预后。

5、证据和意义:

这个恶变的理论,我们先在在动物实验的层面发现,然后在临床病人的样本和临床资料上做了验证。

这个恶变时间点,过去大家对低级弥漫低级别胶质瘤做临床归纳、总结分析时,就已经发现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现在只是找到了其恶变的分子机制,而且针对这个机制也发现了新的治疗方法或治疗物质。

争取未来3-5年,能够找到靶向药物,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6、早期如何干预,除了手术,是否也要放化疗?

手术是最重要的干预,至于要不要放化疗,我觉得应该根据病理,尤其是分子病理以及影像。第一看有没有残存,第二看有没有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物。如果肿瘤有残留,有预后不良的标志物,我个人主张替莫唑胺化疗。

因为短期内病人可能只能接受一次放疗,而化疗可以接受多次化疗。

7、如何界定低级别?

我们根据WHO2016年修改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来界定低级别胶质瘤,主要指II级。

受访者简历

冯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创伤的救治与神经功能重建,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脑肿瘤微创诊治与转化研究。发表SCI论文145篇(IF>5.0 38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一等奖2项,重庆市一等奖3项。

支持机构

"芳·华"视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