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告_小报告丨十万亿“蓝海”的盈利困局

原标题:小报告丨十万亿“蓝海”的盈利困局

《告老乞致仕表》有云,“归全之望,获在愚臣,养老之恩,成於圣代。”

按照联合国给老龄化社会定义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的7%,则定义为“老龄化”社会,而21世纪是人口迅速向老龄化迈进的时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口从年龄构成来看,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已经达到并大大超过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并长期保持4亿人的规模,老年人的康护需求亟待满足。

在老龄化社会加剧发展的今天,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老龄化发展的进程,中国养老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十万亿养老产业引资本入局

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国内已经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基本国情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方针。在摸索和学习中发展,政策发布导向也越来越明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为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需求,养老服务产业涉足领域也不断扩大。尽管如此,康养产业的供给仍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

从投资主体来看,养老机构投资兴办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上的主体一般可以分为:社会福利型与市场营利型两类。

社会福利型的养老机构由政府主导开发,享受国家补贴,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基本的养老需求。而市场盈利型机构则完全是民营化、市场化的运作,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以参与机构的主营业务划分市场盈利型养老,目前的高端养老服务主体包括以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主营业务的房地产企业;提供养老保险类金融业务的专业保险机构及其他投资机构;从事老龄日常照护、医疗服务、临终关怀等的老龄服务运营商以及以资本为导向的其他投资机构。

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到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结合养老产业需求以及我国老年人口潜在消费力来看,2010-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潜在规模不断增加。2017年,市场规模已达5.6万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6万亿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随着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伴随养老意识普及,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

但经过前阶段高速发展,未来养老产业规模仍将扩大,但增速趋于平稳。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万亿元,到2024年预计将突破10万亿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养老产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吸引了大量重量级玩家入场。目光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养老护理机构这块养老产业的最上层蛋糕。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虽说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但这“万亿市场”目前只是一个数字,具体如何实现真正盈利还在逐步摸索当中。

清檬养老联合创始人孙屹在真正进入养老行业后,也逐渐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养老行业市场是很大的,但是这个市场需要一个认知转化的过程。”

创业5年,孙屹认识到,养老行业是一个慢热的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虽然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目前在国内刚刚起步,并不是光靠大资金就能够快速做成的。

盈利难题凸显

与市场不如预期相呼应的则是养老企业盈利难的问题。

有行业人士认为,“万亿市场”只是一个数字,虽说有几万亿的市场,然而是否有老人,愿意为其买单,这是两回事。

据挖贝网报道,其新三板研究院对截至2017年5月11日的新三板企业进行筛选,筛选出11家主营业务涉及养老的企业,发现在2016年,新三板养老行业实现超三亿元的营收,其中,有8家企业营收在千万元以上,占比72.7%。

但盈利方面并不理想,整个行业亏损20余万元,其中,仅有5家企业实现盈利,最高盈利866万元,而亏损最多的企业亏损达1279万元。

著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人口所乔晓春教授在某论坛上抛出了“北京只有4%的养老机构实现盈利”的言论。根据乔晓春调研统计发现,事实上,舆论所述的北京市养老“一床难求”情况并不显著,90%的养老机构有大量空床。同时,北京市养老机构盈利状况十分严峻,只有4%的养老机构实现盈余,超过60%的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护理人员的收入底线不能太低,对老人的收费标准也不能太高,上下各有一个天花板,养老机构收费太高没人来,收费太低支撑不起投入成本,最后结果可能是导致大量的亏损甚至倒闭。”乔晓春表示。

然而,不管是走重资产之路还是轻资产之路,想要实现完全收回前期的投入成本,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有业内人士猜测,目前有一些养老企业选择退出,各路资金也不再像从前那般疯狂涌入养老行业,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养老困境如何破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在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持续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各项保障待遇水平更是不断提高,那么对于养老服务和老龄事业来说,从“养儿防老”到“多层次养老服务”,需如何进行突破?

家国智库理事长叶伟春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对于养老市场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是政府要做好支持和引导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进一步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三是养老机构、养老企业要和政府、医院等主体协同合力;四是要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五是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我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目前为止我并不认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可持续的,而且有一定盈利空间的一个比较好的商业运营模式。”世界银行社会保护与工作实践局高级经济学家王德文如此分析国内的养老产业,“这个地方有这样的养老模式,那个地方又有那样的养老模式,我认为长期来看都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

王德文建议,今后把医养结合概念厘清的基础上,需要两个改革,一个是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一个是怎么结合?养老院办医院?还是医院办养老院?设立一个机构,还是搞一套机制?“我自己理解是一套机制,如果把这套机制建好的话,可能需要政策、制度、信息、服务四方面都要打通,机制才能有效建立起来。”

中日介护事业推进协会代表理事、株式会社HKR社长王洋认为:“养老产业要想发展好,从事养老事业的人一定要有好的教育,并且要从小去培养他对这份职业(养老事业)的兴趣。此外,2017年11月1日,日本开放介护技能实习生政策,也就是中国人可以去日本从事养老方面工作。我希望可以构筑一个平台,中国人通过介护技能实习生来到日本,通过协会免费给予3年培训,给他们做一个从量到质的提高。”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市场角度看来,创设市场主体,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京东”“大众点评”一类的养老服务供给索引平台,为老人提供便捷的沟通、筛选出优质的服务供应商、供给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以及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模式。借助平台化发展产融结合,适当提高养老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才有利于社会资金源源不断地投资养老产业。

法国万事达公司总裁吴琅认为,系统通过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型,允许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供应商在平台上架或者预售自己的产品,同时每个机构、社区养老产品的个人持有者对于自己产品拥有完全的定价权,交易方式灵活,降低中心化定价模式的成本,这样就可以将交易方式与投资方式多样化。

中房经联主席,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指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价格较为便宜的公立养老院资源稀缺,床位紧张,很难入住,而大部分市场化养老机构价格普遍较为昂贵。如果要改善这种情况,在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放宽的前提下,还要解决两大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找到大量便宜的长期资金,这就意味着我们资本市场需要进行一些变更,比如在利率、债券、信托和一些市场创新方面,需要有一些大钱,长钱,便宜的钱来匹配养老产业低收益率的产业特性。

第二,我们需要找到一些便宜的物业资产,因为在现有的土地财政模式下,物业的资产价格太高,我们需要找到国有企业的一些优质、便宜的存量资产进行盘活。同时我们要利用农村土地入市机会,去找到便宜的物业资产,以提高租金回报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到这个行业中来。

参考资料:

“蓝海”难行?万亿养老市场的盈利困局(阎侠,新京报)

CGTN||如何破解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困局?(胡景晖,景晖聊财经)

养老服务:下一个十万亿级的朝阳产业(艾瑞咨询研究院)

2018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分析 市场需求仍将提升(王佳璇,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

对于养老产业的质疑,我们该如何破局?(老伴健康养生)

我国养老产业如何破局?如何走出困局?(陈希琳 李雪娇 许亚岚,《经济》杂志)

四问养老地产:蓝海产业如何破局?(张阿嫱 米红梅,中国城市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