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父母,会培养出熊孩子?] 父母教熊孩子

原标题:哪些父母,会培养出熊孩子?

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本文由:慧养娃(anbaoshijia)

网友乘坐地铁时,车厢里,一名七八岁男孩突然伸手抓扯她手里的蛋卷,“你给我,我要吃。”

网友被吓到了,连忙把蛋卷给她。

可让人吃惊的是,男孩的爸妈就在旁边,看到孩子抢夺别人的东西,爸妈非但没有阻止,还让他吃完了再多要点。

据报道,这名男孩经常在上下班时间段,出现在地铁车厢上,以前还抢过别人的油条、糍粑、酸奶、瓜子等食物。

可孩子的父母,非但没觉得不妥,可能还为孩子的“聪明”行径得意洋洋。

在每个父母眼里,孩子都是最天真美好的,熊孩子的爸妈也是如此。孩子的不良行为,在他们眼里也是加了滤镜的“小打小闹”。

然而,孩子在长大,若父母始终不忍心教他们做人的道理,那么少时抢夺蛋卷的玩闹,长大后便可能发展成偷金的盗窃罪。

父母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的长远考虑,而不是满足他一时的私欲。

溺爱的背后,是父母的自我补偿

这样的父母,看似是疼爱孩子,其实很多时候是为了补偿自己。

在家,豆豆经常对爸妈颐指气使。一旦买不到喜欢的玩具,要不到零花钱,必定会哭闹不停,甚至对着豆妈大吼大骂,出手抓豆妈的头发,踢豆妈的脚踝。

而豆妈不仅不责骂他,反而顺了他的意:“小孩子,不过想要个玩具,就给他呗。”

豆妈小时候家里穷,自己吃了许多苦,所以不忍心苦着豆豆。

可豆妈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弥补自己那个小时候被亏欠的“内在小孩”。

而这些无节制的补偿,并非是豆豆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熊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

孩子在外头受了挫折,回家责怪爸妈,对爸妈拳脚相加;

20多岁的男子天天在家玩游戏啃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有不满便对父母破口大骂。

我们骂他们熊孩子、白眼狼。

只是,这看似自我牺牲的溺爱,其实是懒惰的爱。

父母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自己心安理得,却剥夺了孩子本该在成长过程接受挫折的权利和解决问题的权利。

被溺爱的孩子,“自我效能感”都比较低,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一遇到挫折就会习惯性地求助爸爸妈妈。

2

同样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是,父母完全没意识到的行为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涵涵表妹自小便是出了名的爱占便宜,去到哪里都要顺手捞点什么。每次去涵涵友家,总要顺走一些护肤品、衣服,有时候在冰箱看到一些贵重的水果,也一声不吭地拿走。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提出 “镜中之我”这一理论,他认为,人们是通常会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

当孩子做出一些有违道德损害他人的行为,若爸妈不当回事反而洋洋得意,自然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

3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去爱我们的孩子,让他成长为根正苗红的好孩子,而非刁蛮任性的熊孩子呢?

1、 正视“内在小孩”,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

当看到孩子为了一件玩具又哭又闹,你却因心疼不忍拒绝他时,可以冷静想一想,家里明明有一个同类型的玩具了,你买下它,或许只是为了满足你的“内在小孩”。

2、 在别人教育孩子之前教好他

3、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庆一位小男孩航航,,偷偷拿走了奶奶的2000元去买游戏设备。

爸爸妈妈为了让航航长记性,和孩子沟通后,让他用捡废品的方式“还债”。

妈妈表示, “哪怕是捡废品,也得让他知道2000块钱得自己来还,让他体验一下钱来之不易。”

航航说,他得捡1年的废品才能还清债务。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将溺爱比喻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他说:“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来源:慧养娃,全网最接地气育儿号,做科普,聊婚姻,写人生,愿我们,爱娃,更“慧”养娃。微信公众号:慧养娃(ID:anbaoshijia)原文标题《七岁男童抢夺陌生乘客蛋卷: 什么样的父母,在培养熊孩子?》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