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丨刘晓明:运用中国智慧,化解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袒护” 刘晓明 重大

原标题:推荐丨刘晓明:运用中国智慧,化解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袒护”

近年来,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以袒护的方式代替孩子解决冲突的家长,似乎越来越多了。一些家长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亏,被欺负了也要还回去,有的家长甚至亲自上阵,为自己的孩子讨回公道;当知道自己的孩子吃亏时,还会将攻击目标转向班主任,认为班主任没有尽到义务,对班主任横加指责;甚至直接把孩子间的冲突,扩大到双方家庭的矛盾,找到对方家长大吵大闹,逼迫对方家长惩罚孩子,否则不依不饶……

一、谁之过? 袒护行为的难解之题

面对如此只考虑个人利益、得理不饶人的家长,班主任应当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让班主任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说也说不得,劝也劝不通,一不小心还会成为矛盾的焦点,甚至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实在感到无奈、无辜、无解。

这一问题之所以难回答,其核心还在于问题的难点,既不完全在学校或教师的身上,也不完全取决于学生或孩子,主要涉及有些家长自身的素质问题。今天许多的教育问题,看似与学校和教师有关,实际上许多都和家庭、家长脱不了干系。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家长这个“教师”出了问题,许多家长不但尽不到教育的责任,反而适得其反,给孩子起到了消极榜样的作用,消解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力量。

我国1978年12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1979年起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的中小学生家长,正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为“独生”的现实,改变了许多家庭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如有的家庭怕孩子受委屈、不高兴,就对孩子百依百顺、由着孩子性子去做事,从而使孩子形成任性的不良人格特点;有的家庭全家围着一人转,易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状态,并且由于缺乏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还会形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习惯。

虽然这样的家长,并非是当下家长中的主流,但一个班中如果存在两三位这样的家长,也会使班级鸡犬不宁,让班主任疲于招架。

毋庸置疑,即使面对这样的家长,班主任也无法直接责备其是与非,无法尝试改变其不良的人格特点,否则只能起到火上浇油、引火烧身的作用。此时“理解”而不“指责”,“感化”而不“激化”,“引导”而不“教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班主任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对家长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法,化解家长的冲动情绪,缓和家长的护子心态,引导家长的理性思维,唤起家长的积极行为。这样做之所以能够产生效果,主要源自于班主任和家长有着一个共同利益点——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中国智慧:袒护行为的化解之道

“智慧”是人的一种高水平、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两大部分构成,即智慧的“认知”特征和智慧的“价值”特征。前者集中体现在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上,后者集中体现在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上。

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所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思维方式与价值体系的融合。我们曾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内容分析法),以成语、俗语、箴言、哲理故事为载体,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的类别与内容,将中国智慧划分为理性、善性和灵性三大维度。

理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利用自己的智力和创造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善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当下个人利益基础上顾及他人、社会及长远利益的价值平衡能力,灵性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追求。

当家长介入孩子间的纠纷、以袒护方式代替孩子解决冲突,由此带来更大的情绪困扰时,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从中国智慧的三大维度出发,采取以下五大步骤依序化解家长的袒护行为,即换位理解,价值尊重;观念探寻,价值定位;理性分析,价值澄清;利益综合,价值引领;积极行动,价值实现。

01

换位理解,价值尊重

面对家长的袒护行为,不论责任在哪一方,班主任既不应居高临下地肆意指责,也不应扮演法官的角色简单断案,而是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家长建立起真诚、信任、接纳、合作的关系,以此消除家长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要想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无条件地接纳

袒护孩子的家长,本身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无条件的接纳,就意味着班主任既要接纳家长的长处,也要容许家长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家长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家长找班主任寻解决问题,需要知道你是否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并会根据被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绪及要求,如果家长感觉你要指责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沟通,所以,接纳是帮助家长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2

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同情

如果班主任能够站在家长的立场上,从家长的内在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其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家长的袒护行为也有其理由,甚至也有值得同情之处,假如再把自己对家长内心体验的理解告诉他,就会使家长感到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增进双方情绪上的接近,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增强家长继续表达的兴趣和勇气,使积压的负面能量得以释放,大大缓解家长紧张的情绪状态。

3

让家长感受到真诚

如果班主任与家长相处时,能够做到真诚坦率不虚伪掩饰,内心与外在的态度完全一致,家长就会接受你,并容易对你产生信任感,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更坦率地表露自己。

无论基于什么原因,任何人情绪与行为的发生都有自己的缘由,特别是当家长爱子心切时,难免情绪失控,甚至做出一些偏激的反应。如果班主任能够换位理解,体谅家长此时的心情,先予以无批判式的接受,才能使双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让家长敞开内心世界,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化解冲突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02

观念探寻,价值定位

当与家长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接纳的良好关系之后,接下来可以通过进一步交流,探查家长袒护行为背后所持有的价值立场。

实际上,同一件事站在不同主体的角度看,常常会有不同的价值立场,不同价值立场导致对同一事件形成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就又会决定着主体不同的行为。通过观念探寻以试图了解家长内在的价值立场,对其持有的价值立场予以清晰定位。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班主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定位于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

了解家长这样做,是仅考虑到短期利益的权宜行为,还是立足于长期利益的远景行为。家长的袒护行为,一般而言,主要源于短期利益的权宜行为,甚至表现为情绪化状态下的泄愤行为。

2

定位于个人利益、他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

了解家长这样做,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看问题,还是站到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角度看问题。一般来说,家长的袒护行为,常常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

观念探寻的目的是明确家长袒护行为背后隐含的价值立场,即使是站在短期利益、个人利益的价值立场上,即使其价值立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这一步也不要予以评判和指导,因为每一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关键在于要先明确定位出家长自身抱持的价值立场是什么。

03

理性分析,价值澄清

在了解家长袒护行为背后所持的价值立场之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家长回归理性思考,澄清自身价值立场的利弊得失。使家长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价值立场,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从利益主体视角上看,有个人利益、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不同;从利益时限视角上看,有当前利益、长久利益之分。并进一步帮助家长思考自己持有的价值立场的可能结果,审慎地权衡各种利益选择的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

具体的操作方法:

1

从不同利益主体角度分析

当家长选择站在个人利益的视角看问题时,要引导家长意识到,除了个人利益,还要顾及他人利益,每一种视角都有利弊得失。

如果仅从个人利益出发,虽然能够替孩子讨回公道,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寻找到心理的平衡,但也会与他人产生冲突,带来新的矛盾,可能给孩子营造出一个持续紧张、不安定的人际环境;如果单纯从他人利益出发,选择忍气吞声、逃避现实,虽然可以化解冲突、避免矛盾,但也会助长对方的不良行为,失去让孩子学会解决纠纷的机会,也会给家长自身带来心理压抑。

2

从不同利益时限角度分析

如果家长仅从短期行为出发去看待问题,虽然可以暂时为孩子出气,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平复,但孩子的纠纷并未真正解决,可能还会进一步延伸到家长间的冲突;从长期利益的角度来看,家长的袒护行为、代替孩子解决纠纷的做法,会致使孩子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导致适应力低下,以后遇到困难和纠纷时也会不知所措,难以独立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

理性分析、价值澄清的目的是帮助家长认识到,袒护行为是以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为中心的,如果站在他人利益、长期利益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不但使眼下的问题无法真正解决,还可能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困扰,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04

利益综合,价值引领

在引导家长认识到不同价值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论是从个人利益、他人利益还是社会价值利益出发,每一种价值立场都有利弊得失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去权衡出三者间的共同利益,找到一种“共赢”的做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

(1)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应当帮助袒护孩子的家长认识到,在关注短期利益时也需要关注长期利益;在关注个人利益时,也需要站在对方的视角考虑他人利益,同时也需要关注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2)帮助家长认识到三种利益是可以综合在一起的,让大家都满意的做法则是在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去实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

利益综合有助于家长完整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在面对孩子间发生的纠纷时,不要情绪化地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或领着孩子去兴师问罪,也不能仅看到眼前的得失,应同时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及孩子未来的发展,应当将各种利益整合在一起。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需要相互体谅,人们需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社会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的保证。

05

积极行动,价值实现

当找寻到以社会利益为核心、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相平衡的共同利益时,再通过进一步引导家长,探讨这一共同利益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进一步将共同利益调整到社会主流价值观之上,完成价值引领的作用。最后,鼓励家长按照自己选择的共同利益开展行动。

(1)帮助家长认识到个人利益要建立在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还要兼顾他人的利益,这样建立起来的共同利益才会有长远的效果。

(2)帮助家长认识到,具有长期效应的做法应当站在社会利益的高度,去平衡个人效益和他人效益,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带来每个人更好的发展。

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否愿意,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纠纷或冲突,甚至挫折或失败,这也是其成长的一部分,没有经历过纠纷或冲突的孩子,难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智慧,没有经历过挫折或失败的孩子,品味不到成功之后的喜悦,所以,班主任应帮助家长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让孩子去面对人生必经的风雨,帮助孩子去积累一生受益的财富。

栏目:我该怎么办

作者:刘晓明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博士生导师

责编:陈秀娣 周芳

心灵家园丨交投平台

进入中国班主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