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是什么意思?|夏至俗语

原标题:农村俗语:“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是什么意思?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农村俗语:“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是什么意思?农村关于农耕的俗语很多,为农民朋友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同时一些经验总结出来的俗语对于农耕有着不小的帮助,这种情况下也是让这些俗语能够更好地流行起来,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本身没有什么道理的总结,仅仅是为了让语言更有趣味,因此我们在面对这些话语的时候要学会进行筛选,避免因为比较流行就选择轻信,老农口中有着这样一句俗语“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让老农为我们仔细解释一下。

从整体来看这句话和农耕和时节有关,但是其中的打鼓比较让人费解,其实这个名词是和农忙时候的一个动作有关,在过去技术并不发达,没有现在这么众多的机器,往往都是要凭借着人力进行收割,而在收获麦子的时候也是需要人工来获得收益的,这时候往往是要通过用棍子击打的方式进行,而这个声音听起来就非常像打鼓,因此也是被称为打鼓,那么为什么说田里不打鼓呢?

这实际上是对于产量的一个表示,一般农田里收获麦子的时间都是在端午之前,那么因为多数人都会在田地中进行剥粒,也就会产生一个局面那就是很容易就能听到打鼓的声音,这也是意味着人们都有收获,因为人力有限因此时间越长就意味着收获越多,如果是在端午之前就出现了打鼓声音停下的情况,那么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产量不好的一个条件,也是因此来判断本年的产量如何。

但是在现在多数家庭都有农机的情况下,这样的总结已经不再适用,因为即使是高产也不会出现打鼓的声音了,通过机器可以轻松便捷地完成脱皮工作,不用凭借着棍子完成对于果实的获取,但是这种情况下也是因人而异,因为也有一部分人家仍旧是采用棍子的方式进行剥离,然而数量还是少数。

借助于机器的运作,可以比较好地进行这项工作,同时在这之后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晾晒,也就能够获得能够长时间保存的状态了,这种情况的变化也是能够看出农民朋友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在劳作中让人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炎热的时间什么时候结束,今年的三伏最晚在8月20日结束,那时候再进行农耕就比较凉爽了。农村俗语:“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