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打人、咬人的孩子是坏孩子?聪明家长这样做

原标题:打人、咬人的孩子是坏孩子?聪明家长这样做

小橙子1岁2个月,老爱打人。每次动手打妈妈时,爸爸就会说,孩子打你你应该打回去,以“暴”制“暴”让他知道打人不对。奶奶说脾气会变的,小时候凶长大就乖,没事的。

晨晨也是一个爱打人的小孩,在幼儿园整天不是抓这个孩子的脸,就是打那个孩子一巴掌,弄得全班小朋友都怕他,很多家长们知道后,集体向园长提出,希望让晨晨转走......

孩子爱咬人、爱打人就是坏孩子吗?

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家长要如何制止呢?

儿科名医鲍秀兰告诉你,聪明的家长应该这么做↓

每个年龄段的攻击性行为,均事出有因

婴儿期(小于1岁)

孩子在长牙时期,牙龈不舒服,吃奶的时候会咬妈妈的乳头。这个阶段,你就要提前准备牙胶,供孩子咬,缓解不适。喂奶的时候,将整个乳晕让孩子含着,而不是仅仅只含乳头。

这个时期,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力道,可能只是想抚摸你,或者抱抱你,结果变成了“打”。碰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首先要搞明白孩子最初的意图,如果只是想喊你,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想让我陪你玩,但是你这样“打”妈妈,妈妈很疼,下次你直接喊妈妈,好吗?”。

1~3岁的孩子

自我意识提高,唯我独尊。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和情绪的表达能力还未完善,无法控制自己的喜恶。当达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或者想要的玩具,他会用打人、咬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个时候教给孩子大道理他是不明白的,需要作为家长来帮助他控制,如何用更加容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两个小朋友在抢玩具的时候,作为双方家长,不要先入为主,哪个没哭哪个抢到玩具就是欺负的一方,另一个是被欺负的一方。

孩子们本身是不明白欺负与被欺负的,家长就可以告诉拿到玩具的孩子,“你看妹妹/弟弟(称呼)是不是在哭?是因为你拿了他手里的玩具吗?那边架子上还有一个相同的玩具,你去拿那个好不好,这个还给妹妹/弟弟?

在哭的孩子,等孩子不哭的时候,告诉孩子,“如果你不想把这个玩具给他,要跟他说,我不喜欢这样,我不要给你”。

最重要的是,在准备玩具或者书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人手一份。

3~4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不小的成长,他和小朋友们玩耍的时候,会停止争抢,学习相互忍让配合,但还是无法避免孩子出现肢体冲突的方式来发泄自己。

一旦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不能立马安静下来,为避免孩子伤害到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孩子带到旁边,跟孩子聊聊他的想法。要注意的是,聊聊孩子的想法,孩子说,家长听。而不是,家长一味的指责与批评。

让孩子知道你能够理解他的感受,包容他的行为,但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可以用攻击其他孩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爸爸妈妈要怎么做?

除了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判断他行为外,家长还要做到这些。

言传身教。一定不要小看“言传身教”,它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从1岁开始,孩子就喜欢模仿身边的各种人与物,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或者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吵架、打架,他会认为这是解决事情最好的办法。

制定规矩。如果孩子违反规矩,要立即批评他,并告诉他哪里做错了。大些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描述哪里做错了。这是身为父母的职责之一,当你不教孩子规矩的时候,总有别人帮你教育

及时夸赞。当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能老老实实跟小朋友玩耍到最后,并且没有出现冲突,这个时候要及时给予孩子夸奖。

平静中断。如果上述方法收效甚微,可以尝试平静中断法。让孩子坐到椅子或者找一个安静的房间,围观群众尽量减少。简短向孩子解释你在做什么,自己因什么生气。

当孩子安静下来,一声不吭的时候,平静中断就可以结束了。这样做的目的时为了让他停止错误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般平静中断的时间等于孩子的年龄,从1岁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爸爸妈妈才是最了解孩子的,纠正一些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也需要慢慢摸索,希望家长可以耐心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

本文来源:儿科医生鲍秀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