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父母的陪伴总是迟到?】

原标题:为什么对父母的陪伴总是迟到?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个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12个小时是什么概念呢?追一部20集的剧15小时,工作一天10小时,一次饭局至少2小时,一次王者荣耀起码半小时······

对比了这些时间,你会发现一周12小时的陪伴实在太少了。不出意料,辩题正方凭借79%观众支持取胜。这意味着,大部分人认为缺乏对孩子的陪伴不配做爸爸,更深层次的态度是——父母要给孩子更多陪伴。

这一期辩题戳穿了中国家庭关系痛处:陪伴才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在热议亲子陪伴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种,成年子女对父母的陪伴。

1小时3分45秒,这是3个月以内,一个奋斗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和远在家乡的父母交流的总时长。按这个节奏走下去,未来20年他和父母交流的时间可能只有85个小时,3天零13个小时。

这是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无数年轻人的缩影。

我们忙碌于工作、社交、恋爱、娱乐,留给父母的时间总是寥寥无几;我们计算着各种重要的时间,如“在一起1000天”“距离项目上线还有两周”,却唯独忽略了留给父母的时间。每一次都是忙完了所有事,最后才回父母的信息,等有了空暇时间,才能想起来跟父母聊上几句。这些回归日常的生活场景,引发无数年轻人的情感共振:“这不就是我的生活吗?我多久没陪爸妈了?”

你还记得上一次和父母交流是什么时候吗?

“我知道了!”“最近比较忙!”“先挂了,还有点事儿!”“我挺好的。”“我约了朋友,不在家吃晚饭了。”这是我们和父母之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对话。除了婴儿期在父母怀抱里的两三年,幼儿期在父母手里五六年,成长期在父母眼里十几年,此后几十年似乎只短暂地活在父母的耳朵里,还时常信号不佳。

父母总是说,“挺好的”“别担心”“你的工作比较重要”,其实内心早已溃不成军。他们期待我们的电话,即使只是说说生活的琐事;他们热盼我们回家,即使只是陪他们吃顿饭。

我们总觉得未来很长,然而时间不会为任何人放慢脚步,在我们恋爱、工作、结婚、生子,感叹“奔三”“奔四”“中年少女”的时候,父母正在慢慢地老去。条漫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我们看到了父母老去的样子,白发、皱纹以及佝偻的背、撑着的拐杖,让陪伴变得更为迫切。

“如果不能留住时间,那就用爱将时间的缝隙填满。记得经常回家看看,讲讲你的近况、听听他们的唠叨。”“身边的人分分合合,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他们永远站在我们一转身就能看到的地方,就像益海嘉里多年来对千万家庭的陪伴。”这些触动人心的条漫文案,无声地呼唤着爱与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益海嘉里希望,每个家庭多一点陪伴,不管是父母对孩子的呵护,还是子女对父母的陪伴。益海嘉里也将秉承匠心、持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优质、营养的产品,陪伴万千家庭度过每一段美好食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