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

原标题:为了孩子,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

在青春期的孩子看来,但凡在公共场合大声讲电话,随地吐痰,随便插队,一言不合就跟他人发生言语冲突,均属于粗鄙的行为,很难看。

逢年过节凑在一起就打听亲戚家小孩成绩好不好,挣钱多不多,结婚还是没结婚。说完还肆无忌惮地嘲笑成绩不好的孩子,公然鄙视挣钱不多的孩子,痛陈不结婚的种种凄凉后果,逼迫没结婚的孩子赶紧找人结婚。这些行为在青春期的孩子看来,不仅粗鄙,简直恶心。

当孩子向我吐出这些槽点的时候,我的身体竟然有些酸痛。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粗鄙之人。因为他的粗鄙,我整个青春期都很酸涩,时不时会引发身体的酸痛。

我父亲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从事的又是体力劳动,他身上有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但同时又积满了粗鄙之气。

他跟人说话经常是犁头耙子还带刀子,什么意思?就是粗俗呗。用四川话表达就是:老子狗日龟儿子。女人在他口里全变成了“婆娘”,男人在他口里全变成了“狗日的”。皮肤黑他就叫人家“黑乌鱼”,皮肤白他就叫人家“雪花猪”。没有受过教育,粗鄙不堪我也就忍了,关键他不是在私底下说这些粗俗话,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信口胡说,更让人难堪的是,他还觉得这种说法很正常,振振有词地给自己找理由开脱:好多人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我父亲现在也没祛除他的粗鄙之气。我妈已经不在意了,只要他健康就好。我也不在意了,只要他开心就好。但我以前是很介意的,我总觉得有这样一位粗鄙的父亲很没面子。我觉得特别幸运的是,我在长大的过程中,我父亲很少参与到我的生命里来,所以他对我的负面影响还不算太大。

我理解学生,是因为我有类似的经历,我感同身受。那么,言行粗鄙的父母,究竟会带给孩子哪些隐形的伤害呢?

我带某个班时,总有几位孩子的家长不来开家长会,我很纳闷,打电话问家长:我发信息没看到吗?家长回答看到了。我再问,我让孩子带回来的邀请函没拿到吗?家长回答拿到了。那你干嘛不来开家长会呢?家长委屈地答道,我是很想来的,可孩子不让我来啊!

回头问孩子,你干嘛不让你家长来开家长会呢?孩子先不回答,被我追问得狠了才告诉我缘由:我爸妈说话超大声,还不看场合不看对象,接电话像打雷,恨不得所有人都听见。我妈还乱扔垃圾,我爸当众抽烟并且还乱扔烟头。他们要是来开家长会,被老师和同学的家长看到,我的面子没地方放。

注意:隐形伤害之一是让孩子在老师和同伴面前很没面子。

我也带过这样的男生,不是个例。比如他们上课内急请假上厕所,偏偏不说上厕所,而是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大声说道:我要拉屎!搞得男生爆笑,女生尴尬,老师的课就被这个粗俗鬼强行打断了。我去过这类男生家里家访,访完回家感慨万千:真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原来这孩子家里就供着一尊俗不可耐的活菩萨。

注意:隐形伤害之二是孩子就被父母慢慢地培养成了自己的样子。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父母的言行太过粗鄙除了令孩子难堪或模仿之外,更多的还是令孩子的生命缺乏底气。

因为他们会经常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好,跟别人的父母没法比,他们也因此觉得自己不够好,也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

我以前在农村学校教书时就发现,农村孩子与镇街孩子相比,总是有些畏缩。经济条件不是主因,很多农村孩子的家庭并不比镇街孩子的家庭贫穷。主因还是各自的父母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孩子的父母确实更淳朴更憨厚,但他们在具备这些美好品质的同时,也多了几分粗鄙之气。镇街孩子的父母虽然多了几分圆滑世故之气,但他们确实显得更温和更有礼貌。

各自生命的底蕴不同,涵养出来的底气自是不同。就拿我自己来说,也算是个勤学不倦的人,既有自发的阅读,也有自觉的阅读。但无论我怎么读书,我都发现,我跟很多在高知分子家庭长大的同龄女性不一样。她们始终有一种从容优雅的气质,而我则显得急躁粗俗了些。她们的生命更为柔软温润,而我的生命则显得粗粝坚硬。尽管我知道这些差异,也在努力地缩短这些差异,但我发现,一到关键时刻,本来的那个我就跳了出来。

我以前会很着急,总想挤走生命里那个粗俗的自己,结果越想挤走,心态就越是着急,内心就越是粗俗不堪。我现在倒是很坦然了,我来自农村,环境粗陋不堪,父母都没有受过较好的教育,从小就没受到书香的熏染,我的骨子里本就有粗俗的成分,那我就与它血脉相融,相依相守吧。结果,当我承认了这一点后,我的粗鄙之气似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可贵的真诚与朴实。

我最终能把我骨子里的粗鄙之气去掉,是因为我活得太久,活明白了。可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正处在迷茫、困顿、多思、敏感的青春期,他们的经历不丰富,阅历不厚实,储备的知识也很浅陋,他们根本无法自我疗愈粗鄙父母带给他们的暗伤。

于是,他们只能在纠结、郁闷、不甘的青春期里踽踽独行。虽然他们最终都能走出这张粗鄙之网,但这其间的痛苦、压抑、沉浮,甚至撕裂,又有谁知道呢?谁关心过他们生命的损耗,灵魂的灼伤呢?

所以,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反思:我有没有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敬畏?我是否向孩子呈现了糟糕的一面?我的孩子心里有哪些隐秘?有哪些暗伤?

反思之后就要行动。做得好,请继续。做得不好,请改正。为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50节视频课,让你掌握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基本方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