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行,你就行,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会长成你“渴望”的样子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

原标题:说你行,你就行,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会长成你“渴望”的样子

点击红字了解详情

导 读

人们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说的是,当我们去期望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

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

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

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

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父母,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什么都不好,学习成绩不高,长的不好看,不漂亮,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懂礼貌......

总之就是身上没有一处的优点,所以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别人家的孩子也要拿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的相比较。

父母普遍的思想可能就是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骄傲。谦虚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度的谦虚就会造成孩子的自卑了。

小A前几天刚刚高考结束,预估成绩大概约580分,但是从高考结束后就一直休息不好,因为自己没有考好的事情而焦虑失眠,并出现了头晕恶心等症状。

580分,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比较好的了,但是小A不一样,他说他平时都能考620分左右的,父母对他的要求也是620分以上,但是现在他没有做到,对不起父母,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意义,活着也没有什么用了。

当问到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想的,他却沉默了,什么也说不出了,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没有任何可以说知心话的好朋友,他说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好好学习,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不让父母失望,如果没有成绩,他将是一事无成,他将连他们家的一条狗都不如,因为他们家的狗还能知道如何讨的他父母的欢心。

曾经在《少年说》里面,有个女生对她妈妈呐喊,因为妈妈一直都喜欢将她和她的表姐进行对比,她知道表姐很厉害,参加竞赛还获奖,但是自己也很努力,每天起早摸黑地学习,为什么妈妈就是看不到她的努力?为什么妈妈就不能夸夸她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幼稚,他们最强烈的需求和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来自父母的鼓励而假如这个时候父母给予的不是鼓励,而是一味的打击的话,孩子或许也会成长,但是在孩子的心灵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可能已经千疮百孔。而只要孩子把他盖起来你就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很少被称赞,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是独立存在的,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就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比如家长们会经常比较孩子们的成绩,然后抱怨一下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这些家长经常会忽视自己孩子的优点,但是不知道自己家的孩子也是有优点的,但是他们的这些优点都是别人家的家长发现的。长期这样下去会给孩子留下负面的印象,孩子在受到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之后就会向负面的形象去发展了。

如果父母长期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消极的暗示的话,孩子也会逐渐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有的时候父母是很难察觉到的,这个时候就要教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的鼓励孩子做正确的事情。有一位单亲妈妈在离婚之前,孩子是由丈夫管的,而丈夫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在离婚之后,母亲为了改变自己孩子消极的情绪,不断的鼓励自己的孩子,发掘孩子打乒乓球上面的天赋,最后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上越来越自信。不仅取得好成绩,还学会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

第三, 要在生活中尊重孩子。

在我国,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在选择权上,家长总是要替孩子做选择,最后总是说自己是为孩子着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孩子在生活中总是有他表达自己愿望与想法的时候,这是他成长的表现,是他开始独立思考的表现,对于父母而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要让孩子表达出他想要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在将来都会长大,父母能够帮他做一时的选择,但是不是一辈子都能帮他做选择,为了孩子未来更长远的发展,父母都应该放手。

在这个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所谓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在既定的方向上成长,而是通过鼓励与赞赏来发掘孩子的潜力,使他们成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人。赞美与鼓励是在平等地位下出现的,对于很大部分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都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要么是对孩子特别的严厉,让孩子觉得自己一定要顺从父母,要么就是十分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国王一样侍奉。这两种情况下都不会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只有处于尊重下的赞美与鼓励才会使得孩子的心理积极健康的成长。

(点击了解详情)

点击下列原创文章

为孩子提供开放式教育,个性化成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