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催就慢,为什么孩子老“磨蹭”,因为你总是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

原标题:一催就慢,为什么孩子老“磨蹭”,因为你总是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

讲真,谁家的孩子没犯过拖延症,哪个妈妈没有充当过「加速器」?

几乎每天都要上演 「日常三大催」——催起床、催吃饭、催睡觉!

起床了,快!

洗脸了,快!

吃饭了,快!

gogogo!

每天早晨,就像个复读机一样,音量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开启了一天的「催娃」程序。

爸妈这边已然「疾风骤雨」,孩子那边依然「闲庭信步」。

有专业人士调查:在「孩子问题排行榜」中, 「孩子磨蹭」多次荣登榜首。

更让人郁闷的是:你越催,他越慢;你再催,他直接「嘎嘣」熄火,制动失灵。

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太多指令

《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面对凌乱不堪的房间,叶一茜一遍遍地催促小亮仔:

「快,自己收!」

「快,把这些没用的垃圾全扔了。」

「快去把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妈妈的三连「催」,完全让小亮仔失去了判断力。他为难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弄。」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就容易多了。孩子磨蹭,可能是因为你一次性给的指令太多,他的接收系统受到了「干扰」,无法消化这些指令。

好奇心是孩子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岁半的豆豆每次洗漱都得半个小时。水龙头开开关关,浪费水不说,还把衣服弄得湿漉漉,又要重新换一身衣服。

洗漱如此磨蹭,豆豆是故意的吗?

其实,孩子还处在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他对每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对每一件事都会去反复感觉体验,并乐此不疲。如果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吸引了他,就会让他立刻忘记了最初要做的事。穿鞋时会玩起了鞋带……明明是要做这件事,眼睛却瞟向另外一件东西。

就如上述情景中,对于成人来说最普通不过的水龙头,在三四岁的孩子眼中就充满了神奇。从这个小管子里居然可以流出水来,那种清凉、流畅的感觉很好玩。于是,他就会不停地玩,反复体验那种感觉。然而这种行为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浪费时间。

有的父母会说,满足孩子的愿望是需要时间的。我这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我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快”“快”“快”。其实,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并给予满足,这个过程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漫长。相反,如果我们阻断了孩子的体验过程,没有让他完成心中的目标,孩子就会执着地停留在这件事情中。当这种内心的坚持外显出来,就是“磨蹭”。

孩子的「慢」并不代表停滞不前

其实他一直在「动」,只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速度」而已。

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路,不一会就把他落好远,于是催促他。

不是孩子跟你较劲,而是他根本就快不了。我们迈一步,相当于孩子的两三步,他怎么可能跟得上我们的速度?

之前爸爸去哪儿节目里陈小春发现jasper没有紧跟自己身后,瞬间暴怒,吼出:“hurry up!”(快点)

把后面拍照的路人都吓跑了

其实jasper每一步都走得很认真,努力不让自己跌倒。

后来应采儿也在微博上“吐槽”:

很多时候,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你眼中的拖拉,可能是他在努力地坚持。

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故意磨蹭,而是他们处于敏感期的正常表现。

发展心理学认为:0-6岁的孩子,正处在各种敏感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有时候会不厌其烦地去做一件事,比如,盯着一只蚂蚁看半天,拿一个玩具反复拆解几个小时,这些其实都是敏感期的一个正常表现。

也就是说:

6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掌控「快慢」节奏的,我们眼里所谓的「拖延」,对于他们而言,本是一种正常表现。

当孩子在参与感中,找到了存在感,有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掌控感后,内驱力就会被驱动。这时候,他律就变成了自律,不用催,也会快起来。

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个被你催催催的孩子,怎么一下子这么大了。

不要孩子大到不需要你陪伴了才遗憾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