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你的回答很重要: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原标题: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你的回答很重要

杜小艾+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孩子才是决定老母情绪、老父亲命运、家庭氛围的主要因素。

「不上学能有什么出息?」

「爸爸妈妈辛辛苦苦上班就为了让你读个好学校,你竟然不去上学?」

「你今天要是不去,以后就永远别去了!」

一大早就听到邻居扯着嗓子训斥儿子,而他儿子全程都是撕心裂肺地大哭,大概知道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会被父母拖到车上送到学校门口吧。

这样的场景隔三差五地上演,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刚开始的时候还会适当地劝劝,方式别太强硬了,问问孩子有什么苦衷,可换来的永远是:

「小孩子还不是贪玩,不想上学。」

「我这是对孩子负责,不上学的话,这辈子就完了!」

作为局外人,我们也只能一笑而过,「孩子的未来」我们可担待不起啊。

孩子要不要上学?

当然要。

只有上学,只有读书,才会有更多的见识,才会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权,才有能力、有机会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在每一个当下,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有不想上学的时候。

此时,他们需要的,可能不是那些人生大道理,而只是父母的理解和倾听。如果一味强制孩子去上学,只会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

前几天,女儿也是一大早吵着不要上学,不要洗漱,不要换衣服,不要吃饭。

老公是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然后再去上班的。

他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女儿:

「快点,快点,你上学要迟到了,爸爸上班也要迟到了」。

可女儿就是很执着,坚持不去上学。

后来我问女儿:「不去上学要去做什么呢?」

她说:「妈妈,你昨天不是说要把点点(我家狗狗的名字)送到奶奶家吗?我今天想在家多陪陪点点。」

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心疼这个可爱的孩子。

孩子不想去上学,背后可能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父母口中的「贪玩」。

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是不适应学校的生活。

电视剧《陪读妈妈》中,在加拿大读书的丁一一总是筹划着回上海,还不惜跟同学上演了一场「校园暴力」事件,只为被学校退学,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开。

妈妈李娜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儿子不愿意上学,是青春期的叛逆,殊不知,儿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他根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上课根本听不懂」「在这一个朋友也没有」。

于是,两人的矛盾日趋激化。

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是在学校受到了欺负。

我小时候特别胖,还戴着副眼镜,受尽同学的嘲笑。

班里的女生不喜欢跟我一起玩。

班里的男生给我起过很多外号「书呆子」「小四眼」「胖猪」。

那时候,我特别不想上学。

可是我爸妈是那种特别重视孩子教育的人,完全不理会我为啥不想上学,只是一味地逼着我去学校,不去的话就各种训斥。

多年后,我跟我妈提起那段往事,我妈特别心疼地抱着我,嫌我不告诉他们。

可是,他们从来没问过我为什么不想上学啊,一直以为我「不喜欢读书」。

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是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同事小凡说,她小时候不上学是为了让妈妈陪着。

那时候,父母特别忙,早出晚归,完全顾不上她,都是爷爷奶奶接送她上下学。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觉得父母不要她了。

有一次,她感冒了没去学校,妈妈知道后赶回来陪了她一天。

从那以后,她常常想尽办法让自己生病,只为留在家里,妈妈可以回来陪着她。

奥巴马曾经在一个开学典礼上说:

「我想无论你有多大、在读哪个年级,许多人都打心底里希望现在还在放假,以及今天不用那么早起床。」

孩子不想上学,也可能只是像我们「不想上班」那样,单纯地不想去学校。

前几天,妈妈群里,一个妈妈吐槽说:「我家孩子怎么天天都不想上学呢?」

另一个妈妈调侃道:「这说明你家孩子比较正常。」

调侃的背后,道出了一个真谛——孩子不想上学,太正常不过了。

与其以父母的权威逼迫孩子去上学,不如去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倾听,关注孩子心底的愿望

纪录片《镜子》中,高一学生家明不想去上学,一心想去做一个流浪歌手。

「望子成龙」的父亲又急又气,他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更不敢想象儿子如果不上学,凭借着初中文化水平如何在社会立足。

当他们为孩子的未来担忧时,却不曾想,孩子只是赌气。

家明哭诉说:「他们说考完试,我可以想干嘛就干嘛,可是考完试以后,他们说等他们有时间请假再带我去。他们说话不算话,就跟逗小孩一样。」

他想去四川做背包客,想去做一个流浪歌手,只是想要一种自由,想要父母兑现「自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的承诺而已。

后来,得知这一切后,家明的父母允许他先在武汉当地体验做一次背包客。

家明也重新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是最需要接纳和爱的时候。

倾听,会让你更直接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共情的方式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引导,让孩子知道上学得来不易

面对「孩子不上去上学」的问题,泰国一位妈妈的做法曾刷爆了朋友圈。

这位妈妈在劝说无果后,对儿子说「你可以不上学,但从今天开始,你就要撑起家庭的担子,挣钱」。

于是,她请了一天假,带着儿子去捡垃圾。

这个5岁的孩子跟着妈妈捡了一天的垃圾,赚了2泰铢。

孩子想坐公交车,妈妈告诉他「钱不够」。

孩子想吃冰淇淋,妈妈告诉他「钱不够」。

后来,这个孩子自己喊着「好累好热,我要去上学」。

无独有偶,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何江的父亲,也曾这样对待「不想上学」的儿子。

湖南卫视的一档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同时请来了何江的弟弟,也是一名硕士研究生。

节目中,他讲述了自己不想上学、父亲带他去田地里干活的经历。

他不会干农活,父亲也不教他,又让他做完。

累了一天后,父亲告诉他要么上学,要么就干农活。

他二话不说就回去上学了。

让孩子亲身去体验「不上学」的后果,效果远远大于给他唠叨数百遍的大道理,而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孩子会更珍惜上学的机会。

创意「仪式」,激发孩子上学的乐趣

作家刘继荣曾经提到自己和儿子之间的小互动,她和儿子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会有一段创意满满的表演。

比如,儿子进校门的时候,会很庄严地宣称「我去拯救阿尔法星球了,妈妈保重」,然后开开心心地去学校。

而儿子放学以后,妈妈刘继荣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大声地宣布:「我谨代表妈妈,欢迎你回地球」。

他们之间互动的台词,一般会根据当下热播的动画片来更新。

我看到这段描述后,也曾试着跟女儿进行这样的小互动。

在她上学的时候,我会跟她说:「亲爱的爱莎公主,去拯救你的冰雪王国吧,妈妈等着你的好消息」。

她会欢呼雀跃地跟我告别:「母上大人,等待我的好消息吧」。

作家王小波说:趣味是感觉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

给孩子一个创意有趣的上下学仪式,激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让孩子保有一份渴望和期待。

面对「要不要上学」的问题,我们只有一个答案:读书,才会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面对「想不想上学」的问题,我们却可以给孩子提供100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20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