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男人之道》 三木秉凤人生跪谁

原标题: 三木秉凤《男人之道》

孔子对男人圣贤之道是这样设计的,人当“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此乃贤圣之路,而大多数人都是徜徉在平凡男人小径之中,难以入道。何为男人之道?男人之道就是做为一个男人经历过苦难风雨后慢慢稳定下来的为人处事之道。为什么经历过风雨的男人才能悟出男人之道?因为一个像贾宝玉般的长期生活在温柔之乡的男人,他身上的男人味道已荡然无存了。男人之道首先应是崇向天地的自然之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男人当应体悟自然的运行法则,让自己顺应自然大道的基本规律。自然法则就是天地之律,是“道法自然”的天地之律在人间的具体体现。男人当依据四季邅变,昼夜更替,进行休养生息,进行养身修性,养精蓄锐保持一种自然的健美。因为身健德厚是男人立世的本钱。

男人处事应当依据中庸之道。中庸既是中用,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事务中,不偏不依,不落一方。中庸是一种做事原则,不是人间和事佬,不是稀泥乱掩,而是一种应付事务的符合人道的能力和技巧。过犹不及,做事宁愿稍欠,也不要小过,欠了还可以弥补,过了往往没有回头路。

男人之道是君臣之道的缩影。为君为上级要仁慈有德,为臣为下级要忠诚服从,即上体下以仁,下尊上以衷。若一个团体中,君不君,臣不臣,上级无德无尊,下级无纪无纲,这个团体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作为领导,必以君臣之道处事,<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若我们适逢奸诈小人做了我们上级,真心祝贺你,一个人的能力、气度、修为等都是在逆境中锻炼出来的,我们要用心做人,无为处事,升降无怨,去留无意,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应是为男人的逆境处业树立了标范。

男人之道,在家庭是责任和谦让。男人是家庭的支柱,要以身作责,身先士卒。对妻子,男人是兄长,对孩子,男人是老师。男人的胸怀应当博大,能包容家内家外的一切事物,大事面前,镇定自如,原则刚强,临危不乱;小事面前,泥鳅过淤,装个糊涂,难得和谐。对长者,带头以孝,对兄妹姐弟,资之以用,施之以悌。与孔子所要求的圣贤之道相比,男人之道其实很容易。顺乎自然,修身养性,这是本钱。处事中庸,进退自如,这是能力。敬长爱幼,君仁臣忠,这是传统。家庭和谐,上下无怨,这是基础。其实男人之道就这么简单。活得健康,处得滋润,努力和谐周围,尽量损己利人。

《中庸》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道从来不离我们,既是我们行为偏离的大道,其实大道永远跟随我们身边,这犹如“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我们的行为围绕着大道上下波动,或过尤,或不及。

一个真正的男人,首先是个君子,时时检点自己,即使是独处之时,也不例外。唐太宗贞观时期,李世民身体湿气很重,有人建议建一高阁以采阳光。唐太宗言,从前汉文帝时期,也有人要为文帝建阁,但文帝听说要花掉几十户的资产,就取消了建阁计划。我德行不如文帝,但身为天子,为百姓着想,我应效仿他,故“夏之月可以居台榭”的计划被唐太宗取消。

男人为官之道,当处处为民着想。魏征言,“自古圣王为民着想,才能大治天下,人间太平,自古清官为民而做,才能造福一方,后人建祠以祭。自古国灭家亡,不过就是当权者,只考虑自己的欲望,无暇顾及他人的欲望而己”。如果违道悖德,也许暂时风光一时,但从长远看,人亡家破,不出此类。老子曰:“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佛家曰:“见性成圣,孤而不孤,独而不独,寂而不寞。”为什么?道之相伴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