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高忽低的血压-妈妈的烦恼】血压低压低

原标题:忽高忽低的血压-妈妈的烦恼

高血压是一种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性疾病,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因素如饮食、遗传、环境等,情绪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因素。最近我的门诊就接诊了一位特殊的高血压患者,饱受血压波动的困扰。

孙女士是一位被高血压“盯上的”年轻的母亲,也是一位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妈妈。自从孩子出生后就一直亲自带看,孩子的所有事情都牵挂着她的心。一年前孩子需要上小学,为了给孩子找到一所合适的小学,孙女士真的是耗尽心力、心神俱疲。在这种操劳过度的情况下,孙女士就开始出现了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

我:“您是怎么不舒服?有多久啦?”

孙女士:“我是1年前开始出现心慌心悸,睡眠也非常差。血压这时候也开始升高了,而且血压忽高忽低,波动很大,最高的时候血压甚至可以达到180/100mmHg,吃完降压药后就可以降至正常水平。但是总体上血压始终控制的不是很理想,看了很多医院,也没有控制好,让我自己非常担心。”

我:“那您血压波动和什么关系比较大呢?”

孙女士:“我自己感觉是当我生气或者紧张的时候,血压容易升的比较高。”

我:“那您平时的时候情绪怎么样呢?有让您比较操心的事情吗?”

孙女士:“我平时时候很容易紧张,不由自主的就担心孩子的学习、健康等等。而且我对自己和孩子的要求很严格。但是我家孩子让我很头疼,他非常叛逆,平时很调皮捣蛋,也不好好听我的话,作业都不好好完成,考试成绩也总是很差。老师经常也拿他没办法,时不时的就联系我。我压力真的好大,想想就很头疼。”

听完孙女士的讲述,我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她的焦虑不安的情绪。于是我让孙女士完成了心理量表测评。果不其然,孙女士的GAD-7评分高达15分,是明显的焦虑状态。这样她的所有的症状都揭开了谜底,不论是心慌心悸、睡眠障碍,还是忽高忽低的血压。

那么有患者就有疑问了,焦虑和血压波动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项调查数据:高血压合并焦虑者达到38.5~47.2%,明显高于没有高血压的人群。所以高血压和情绪障碍是有密切的关系。焦虑患者持续或阵发性情绪紧张,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肾上腺髓质分泌旺盛,心脏排血量增高,血管收缩。如果将血管比作通道的话,收缩的血管就好比变细的管道,这样血液的流通就会变得困难,由于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增加,外周的血管的阻力就会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孙女士:“刘主任,您看我是怎么啦?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病?”

我:“从您的症状以及心理量表评分来看,您是有焦虑型心脏神经症。您的血压波动也是和多方面因素有关。您本身性格就是敏感多虑型的,加上过度操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这样长期焦虑的情绪就会引起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而且您的睡眠也不好,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影响血压的正常调节,导致血压波动很大。”

孙女士:“那我应该怎么治疗呢?可以治好吗?”

我:“治疗上您也是需要多方面来综合治疗。首先在药物治疗上,您需要同时结合降压药、抗焦虑抑郁药、改善睡眠药物来控制病情。其次在情绪缓解上,您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些空间,也让您少一些担忧。最后在生活上,您需要饮食均衡,同时也要适量的运动。”

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孙女士来到我的门诊进行复诊。孙女士非常高兴的告诉我:“刘主任,现在我的血压控制的比之前好多了,几乎没再出现过之前那样忽高忽低的波动了,血压很平稳,每天都能控制达标。”我:“那真的太好了,您现在情绪怎么样了?”孙女士:“我情绪也好多了,没有像之前那样那么紧张了,对孩子的事情我也学会放松了,这样心理负担也比以前小很多,睡眠都改善了。”

焦虑抑郁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焦虑抑郁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这里温馨提示大家的是,要想控制血压,得先调“心”,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一定要及早治疗,降压的同时结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如心理调整、药物治疗等,消除心理问题,可以更好的提高降压治疗效果,及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