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减肥、不尿尿会死……这些伪科学谣言是怎么刷屏的?] 减肥的伪科学

原标题:巧克力减肥、不尿尿会死……这些伪科学谣言是怎么刷屏的?

本文作者:周悦

「巧克力能减肥!」

这句话说出来,估计大多数人是不信的。一直被万千女性视为苗条身姿大敌的巧克力,怎么可能成为瘦身的利器呢?

但是,这个标题却被作为头版头条,真真切切刊出在 2013 年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Bild」上,并被冠以「重大科研发现」之名,在短时间内被世界各地的各类报纸转发,还上了电视报道。

图源:io9.gizmodo.com、STAR 网站截图

这极具诱惑力的新闻标题和配图,仿佛可以让我们预见到,各大超市便利店的巧克力货架会马上被抢售一空。

看到这里,如果你信以为真并已经打开某宝下单巧克力,想着能「猛嗑巧克力,喜提 90 斤」……那可就真成了盲人纺纱——瞎扯。

事实上,这些报道所谓的「重大科研发现」其实是一个人故意设计的「假」研究,简而言之,就是「科研钓鱼」

这项研究的「始作俑者」叫做 John Bohannon,他曾经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的博士,也是一个科研记者,总想着去捅捅学术科研的肮脏底裤。

一个漏洞百出的实验

2012 年 12 月,这位 John老哥接到了德国电视台记者 Peter Onneken 的来电。

Peter 表示,如今饮食行业的伪科学理论很多,想联合 John 一起搞个大新闻,把一个假的科学结论变成各大报纸的头条,从而证明伪科学大行其道是多么的容易。

于是,他俩联合了一些医生和统计学家,从最荒诞的「巧克力减肥」理论下手,精心设计了一个漏洞百出的随机对照试验。

这项试验招募了 15 名受试者,并将这么一丁点的样本量煞有介事地分成了 3 组:低糖饮食组、低糖饮食+黑巧克力组、正常吃饭组。研究人员会连续观察这群人 21 天,并设立了 18 个结局指标,包括体重、胆固醇、血钠水平、睡眠质量等。

按理说,这个实验的设计有很大的漏洞。它的样本量太少,结局指标又太多,按照统计学理论,这样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概率非常大。

而 John 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硬生生套出了试验的阳性结果:第二组(吃黑巧克力组)的人体重下降最明显!

为了让研究结果看起来更加可靠,John 顺便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类似「过敏健康研究所」成员的假身份。然后,他一口气投了 20 份期刊,而且是专门对着那些有开放获取权限、声称自己「有严格同行评议」的投。

(同行评议制度:邀请某一科研领域的若干同行,按照一定的评议准则,对某一科学问题或科研成果的潜在价值做出评价,是科学界对科研项目评估的基本方法。)

按理说,这样粗糙拙劣的研究,加上他这种一稿多投的做法,初审就该被退回论文。

但令人惊讶的是,仅仅投出不到 24 小时,John 就收到了多份论文录用通知,有的甚至直接把他的钓鱼论文称作 outstanding manuscrip(出众的作品)——当然,论文发表的前提是要先收 600 欧元的版面费,说白了就是「给钱就能发」。

John 的好搭档记者 Peter 立马写了一篇极具标题党与震惊文精髓的相关新闻稿发表在自己的网站上,并转发给全球多家大媒体。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假研究的结论就成了文章开头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香饽饽。

当然,这两位搞事情的老哥也是相当鸡贼,他们眼看着各大媒体纷纷上钩,也只是默默看着自己炸出来的鱼,不动声色,啥都没说,俨然一副海王的姿态。

一直等到两年后,也就是 2015 年,John 才在大众媒体上正式辟谣,发了文章「我成功地欺骗了百万人以为巧克力能减肥」。

图源:io9.gizmodo.com 网站截图 John 自己对研究的辟谣

这时隔 2 年的脸打得可真响,而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巧克力减肥之说,转眼成空。

如果说「巧克力减肥」好歹还做了个实验,接下来这桩「宋飞尿毒」的钓鱼操作,可完完全全就是作者吃柳条拉大框——全在肚子里瞎编的。

凑巧的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名字也叫 John(可能叫这个名字的都比较爱搞事情),他本身是一名医学编辑。

有一天,他偶然收到一份来自野鸡期刊 Urology&Nephrology 的约稿,于是就顺势谋划了一出恶作剧。

野鸡期刊的约稿领域在泌尿外科,并不是 John 的研究领域,但是当时红遍大街小巷的搞笑美剧《宋飞正传》给了他灵感。

宋飞正传剧集图,相信你能感受到这部电视剧有多么古老……

在某集剧情里,主人公宋飞在停车场随地小便,为了逃避罚款,就给自己编造了一个泌尿系统疾病——uromycitisis,临床表现是「如果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有生命危险」。

就是这么个无比沙雕的梗,经过 John 一通改编发挥,就成了一篇临床病例报告(Case Report)投了稿。

这篇瞎编的报告只花了 1 天就进入同行评议环节,3 天后就被正式录用——不出意料的是,野鸡期刊伸手就向他索要高达 799 美元的版面费。

不过,这本期刊不久之后发现了这篇病例报告是假的,并写信给 John 来讨要说法,结果反被 John 一顿疯狂吐槽给噎了回去……

图源:linkedin 网站截图

John 给野鸡期刊编辑的回信

说完上面这两个故事,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匪夷所思的伪科学新闻疯狂刷屏背后的脑回路了。

前有缺乏同行评议、靠发文敛财的野鸡期刊给它冠以「学术」之名,后有一些缺乏相应素养、不分青红皂白之人添油加醋地加以转述,再加上过于追求「突破性结果」的宣传思路……想想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号称「加水就能开」的「水氢汽车」,不外乎也是这个道理。

不得不说,在如今这个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传播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前面那两位都叫 John 的老哥玩过的恶作剧,依然在不断上演。(责任编辑:刘昱)

欢迎向丁香园报料!请加微信:dxylzzb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自己p的

1. https://io9.gizmodo.com/i-fooled-millions-into-thinking-chocolate-helps-weight-1707251800

2.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uromycitisis-trolling-story-final-word-john-h-mccool-ma

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uppl/2013/10/03/342.6154.60.D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