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后20年不愿回家,网友为何不再劝他“大度理解父母”?

原标题:北大博士后20年不愿回家,网友为何不再劝他“大度理解父母”?

最近,一则“常州病危母亲想要见北大博士后儿子最后一面”的消息在网上疯传,经过网友多方寻找,终于联系上了这位在美国的博士后王永强,而被询问到是否愿意见母亲最后一面时,这位精英人才却说了一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寒门精英,也曾心疼父母

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江苏常州新北区,在兄妹三人之中,他是最聪明好学的一个,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虽然家境贫寒,但夫妻俩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王永强的学习之路也非常艰辛,根据王永强的父亲王纪生回忆,王永强小时候家里连铅笔都买不起,他只能在垃圾箱里面捡别人剩下的铅笔头。上高中的时候,王永强为了省车费,扛着一袋米拎着咸萝卜干,步行25公里才能到学校,每天就吃米粥、萝卜干填饱肚子。王永强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盼,他从苏州大学本科一路读到了北大博士后,娶妻也是北大教授的女儿。

王永强在家乡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骄傲,更是全村人的骄傲。在乡邻看来,王永强的父母将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对他很好。而王永强在大学时也常给父母写信,字里行间都是对父母的关心。

王永强和父母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什么让王永强心中种下恨意的种子,和父母断绝往来?

突然出国,20年杳无音信

王永强在1999年突然出国,从那一年开始,他再没有和父母联系过。从前每个月至少父母还能接到儿子的两通电话,甚至在出国前一天晚上,王永强还在电话里问候自己的母亲,只简单说明了自己因为工作需要,带着妻子出国,过两年就回来看望他们,母亲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

网络上一直拿王永强父母没有参加王永强的婚礼谴责,说王永强因为此事憎恨父母。而根据第一个报道这件事情的大V“婧主播”说,1999年,《常州日报》和《武进日报》都报道了一篇文章《博士后家好清苦》。这篇文章说,王永强在北大攻读物理学博士后,并且将在1月30日结婚。但因为家中实在困难,父母买不起去北京的车票,所以借故身体不适推托此行。

记者采访了王永强家,王永强的哥哥因为幼年曾患脑炎和胃窦炎,仍无工作,在那时候还是个单身汉。王永强的父亲王纪生患有高血压、脂肪肝等多种疾病,每个月父子两吃药就要花销3000元。家中一贫如洗,唯一的家电仅仅是98年常州商厦“访贫问苦”送的彩电。当记者采访王纪生时,他还在担心过年儿子带媳妇回来的话,家中两间草房根本不好住人。

只是没想到,这场婚礼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聚在一起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母亲病危,儿子拒绝见最后一面

“婧主播”报道了王永强母亲重病的消息之后,很多网友都在寻找这位失联了20多年的北大博士后。

王永强的舅舅说,在王永强出国之前,舅舅曾经去北京找他,王永强的丈人一家子对舅舅很热情,还在一起拍了照片。王永强当时是计划去日本两年,拿年薪18万一年的工资,还说会回来给父母买一套房子。那个时候王永强根本没有什么异常,一家人也有了盼头。

出国后的王永强只和家人联系过两三次,后来舅舅曾经找过王永强的岳父,岳父说这对小夫妻已经离婚了,王永强具体去了什么地方,他们并不知道。为了找到儿子,父亲王纪生甚至报了警,但一直没有王永强的消息。原来早在王永强1999年出国之时,他已经注销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在国内根本查无此人。

也就是说,早在王永强出国之前,他已经下定决心离开家乡,甚至不想要再回来了。

得知王永强一直在国外,并且生活的不错,王家人十分高兴。这时候魏村派出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王家人,他的一名亲戚和王永强非常熟悉,但王永强拒绝和家人直接对话,而是托人转告了小舅舅,希望家人不要通过媒体再寻找他。他拒绝和母亲相见,只留下了一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现在很多网友们为这件事议论纷纷,似乎一定要争出一个对错来。而一家人在一起,也绝对不是一两件事情导致最终的决裂,其中对错,王永强不说,父母不愿讲,旁人的推测只会加剧这家人的伤痕。

怨恨父母却在惩罚自己

曾经的高考状元,北大毕业的王猛(化名)曾经写过一封万字长信控诉自己的父母,为了逃避父母,他和王永强一样选择了出国留学,12年不曾回家,他拉黑了父母,在网上写信控诉。

他说母亲根本不接受自己的性别,因为想要个女孩子,一直给幼小的自己穿裙子扎辫子。

他说父母一直管着自己的生活,甚至他的穿着和交友,即便学校规定穿短裤,也要逼儿子穿长裤。

他说每次和父母说起在学校的问题,父母都会厉声指责他。甚至在最后一次他向父母求助,希望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时,他的父母却觉得是他自己“作”出来的。他的求助又换来了一顿讥讽。

王猛说:“心理咨询师说我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王猛为了治疗自己,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的项目研究,

王猛的父母希望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渐渐再接受这个家庭。而王猛却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再相信父母,他曾经给过父母无数次机会,但都没有任何改变。

“那是他们自作自受。”在记者采访时,王猛如是说道。

两个相似的事件,暴露了一个相同的问题。

腾讯新闻曾经对2671位子女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调查,61%的父母从朋友圈了解孩子,52%的孩子的朋友圈对父母屏蔽,51%的孩子认为父母不支持自己,78%的父母却表示自己其实愿意支持孩子的心愿。

怨恨父母,却改变不了自己被父母养育成人的事实,在传统道德观之下,对父母不理解、歧视、漠视、怨恨、咒骂甚至不孝……都是难以被世俗接受的,子女们自己也在经受着内心的煎熬!

对于父母的负面情绪可以伴随终身,这就是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而选择不原谅父母的人,终究还是难以快乐起来,他们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鄙视自己和父母的血脉之情。

2016年,年仅18岁的史学天才林嘉文跳楼自杀,他在遗书之中写道:我只有在老师和师母这感到过一丝家庭温暖。

为何我们父母会让孩子们感觉到心寒,甚至对人世间都无望了呢?

鲁迅先生在有了儿子海婴之后,看了很多有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他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的附属,不应该生来就要背负父母的理想。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但现在我们很多80后、90后的父母,依旧在用老一套的思想教育我们的孩子。在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或者异常行为时,总觉得“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长大了就好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