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孩子失去了生命!避免悲剧重演,家长再忙也请看一下!】失去生命

原标题:又一个孩子失去了生命!避免悲剧重演,家长再忙也请看一下!

5月20号中午,上海一名1岁婴儿彤彤(化名),在妈妈喂食胡萝卜粒时因边吃边笑而发生食物呛噎。

彤彤妈妈看到孩子表情难受、脸色发紫,意识到孩子被噎着了。妈妈和奶奶随即拍孩子后背并抠挖食道,试图取出异物,但均没有成功。之后快速赶到了医院的急诊室,但最后还是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每年有3000名儿童因异物窒息而死亡。

2019年5月,江苏扬州一位奶奶给7月大的婴儿喂葡萄,孩子呛噎而死;

2018年12月,大连2岁半儿童吞下一颗玩具土豆,造成气道阻塞而生命垂危;

2018年9月,湖南益阳一家幼儿园的4岁男童在吃发糕时,突然噎住,造成窒息死亡;

2018年4月,贵阳一名1岁男童,因瓜子吸入气道而窒息身亡;

2018年3月,金华一位20个月大的男孩,因食入坚果卡喉,险些送命;

这么多生命的教训,在给我们做家长的敲响警钟:气道阻塞,重在预防,急救常识,提前学习

1、哪些行为容易让孩子发生噎食?

孩子在吃东西时大笑、哭闹(大人切忌逗笑和吓唬孩子)

孩子一边剧烈活动一边吃东西

玩小颗粒的玩具,或者会散落小零件的物品

2、哪些食物容易卡喉,造成气道梗阻

粘性很强的糕点类

共同特点是很粘都很容易噎到。所以不推荐给孩子吃,如果要吃,务必切成很小的块,一次也不宜吃太多,并且大人要陪同在孩子身边。

坚果类

容易发生窒息风险的食物之一。这类食物不易咬碎,孩子直接吞咽,容易跑到气道里,引起窒息。

糖果类

不仅容易卡在喉咙对宝宝的牙齿也不好

圆形、小颗粒食物

很多家长觉得,像鹌鹑蛋、樱桃、桂圆、葡萄这种小小的、圆圆的食物,很适合做手指食物,孩子一口一个,吃着方便。

岂不知,孩子的咀嚼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习惯整个放进嘴巴里,一不小心就滑进喉咙里,发生呛咳、窒息。如果孩子要吃,大人一定要记得去核、切丁。

难以嚼碎的食物

多刺、带骨的肉类

肉类蛋白质高,是非常优质的辅食食材。但像一些多刺的鱼肉、有小骨头的肉,很容易卡到宝宝。也要检查仔细,确保没有脆骨、骨头渣等。

孩子异物窒息的重灾区。尤其是口欲期的娃见啥吃啥,因此大人一定要把家里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收好。

3、孩子发生噎食时,是什么表现?

宝宝突然拒绝进食,表情难受;

宝宝无法呼吸,无法咳嗽,无法说话;

宝宝用手挠自己颈部,或用手抠口腔;

4、宝宝呛噎时,父母不应该做什么?

不要贸然把孩子倒过来提着脚;

5、发生了气道阻塞,该如何急救?

“不完全阻塞”,孩子还能呼吸,那么让孩子侧卧,尽可能平静,拨打120,送医院救治。

如果是“完全阻塞”只有4分钟!可以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急救

1岁以下:拍背压胸法

拍背:将宝宝的身体伏在救护者的前臂上,面部朝下,头部低于胸部,救护者一手支撑住宝宝的头部及颈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宝宝的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击,连续5次,大约1秒1次。

救护者在宝宝的胸腔连续按压5次,具体位置为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下面一指宽处。按压深度1.5-2.5厘米左右。继续交替5次拍背+5次按胸,直到异物吐出。如果宝宝失去意识,不要继续拍他的背,只做胸部按压。

寻找异物:当你给失去意识的宝宝做了30秒钟的胸部按压之后,打开他的嘴巴,看看有无异物,如果发现异物,视情况取出。注意不要用空手去掏,因为这样可能把异物推得更深。

心肺复苏:如果宝宝还是没有呼吸,对他做口对口和鼻子的呼吸,连续2次。如果每次呼吸,宝宝的胸部有起伏,说明呼吸道是畅通的,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1岁以上:海姆利克急救法

坐或跪在宝宝身后,将双手环绕在宝宝腰部,一手握拳,拇指关节处顶住宝宝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cm。另一只手抓牢握拳的手,快速向上、向里挤压,直到异物排出。

1、胸外按压

让患者仰卧平躺(不主张随意移动患者),跪在患者胸部旁,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方(也就是双乳连线中点),另一只手掌放在第一只手上面,两手平行重叠,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进行用力、快速的胸外按压。按压的深度至少达到5cm(成人)或4cm(婴儿),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来说则用两个手指按压,按压频率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2、打开气道

3、人工呼吸

按照按压-通气比为30:2的频率进行按压与人工呼吸(每做30次胸外按压就做2次人工呼吸)。让患者头后仰,一手将其下颌向上抬起,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吸气后紧贴患者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如是婴儿的话需要包裹患儿口鼻),口对口的密闭吹气,每次通气时间要在1秒以上,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然后使患者口不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

如果你不会人工呼吸,可以只做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最重要的!连做5次心肺复苏以后,可以观察患者情况,但注意期间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如患者仍无心跳、呼吸,则需继续做心肺复苏,直到救援人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