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我一块糖 [一块糖能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问题,哄娃正在摧毁孩子的品格]

原标题:一块糖能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问题,哄娃正在摧毁孩子的品格

我们北方农村带孩子不叫“带孩子”,一般叫“哄娃”或者“看娃子”,“哄”和“带”的意义是不同的。“带”代表着引导,也有一种“鼓励”的意味。而“哄”字却带有一丝“看管”和溺爱的意味。事实上,甭管城里还是农村,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好像更偏向于“哄”而非“带”。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将孩子“哄”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我们农村方言叫“找不着北”了。

“哄娃”渐渐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其确实可以让孩子快速的“听话”,但是其害处正在逐渐的摧毁孩子的品格!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哄”?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探讨下。

首先家长最喜闻乐见的一件事,就是自家的孩子被别人这样夸奖:你看人家这孩子,可真乖,真聪明,长大以后一定有出息,不像我家的娃,唉,太让人心烦了!

你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吗?

别说现在的娃了,即使是小编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小编记忆特别深刻,尤其是明明已经上了小学,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门清。但是,为什么周围的家长依然把自己当“傻子”看,就如同逗弄小狗一样的“逗弄”自己,给予各种各样的承诺,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你听话,只要你乖乖的别惹事,我就给你XXXX。这像极了对一只小狗说,“只要你将路边的树枝捡过来,我就给你一块骨头”!

家长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总是感觉小孩子啥也不懂,说了也不明白,哄一哄骗一骗不哭不闹也很乖。可是我们明明已经长大了,面对家长说的一些话,我们其实是明白的,只不过偶尔会“童言无忌”一下下,但是家长们就是如同看“傻子”一样望着我们,然后开始“哈哈哈”的大笑起来,将我们很“认真”提出的一些意见当做玩笑,毫不重视!时间久了,我们也开始慢慢习惯这种状态,开始学会装作“无知”的应付:嗯嗯,好的,我明白了!

哄娃已经成为一种育儿法则!

家长们听取了一些教育专家的建议,不会一上来就打骂孩子,开始学会引导。而当他们发现“引导”孩子是一件非常漫长且效率低下的方法时,“引导”就慢慢退化成“哄”。先哄孩子,如果哄不好那就开始骂,如果骂也不顶用,那就只好打了。一哄二骂三打已经成为了我国家长的育儿法则!

家长们擅长站在“上帝视觉”来教育孩子,他们不会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对于他们而言,用“哄”能够最高校的“控制”住孩子,让孩子变成他们理想中的“乖孩子”,从而获得邻居的“羡慕”“夸赞”,并以此为“骄傲”!

一块糖能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问题!

洋洋已经上三年级了,他从小就是被棒棒糖“养”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三岁起,洋洋就由爷爷奶奶照顾,因为爸爸妈妈刚生了个妹妹,为了方便照顾,只能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特别疼洋洋,每逢洋洋不听话时,奶奶总会一脸慈祥的对洋洋说,“洋洋乖,咱不哭,奶奶给你买棒棒糖好不好啊”,于是乎,只见天气立马阴转多云再转晴,马上就艳阳高照了……

洋洋就是这样被奶奶用棒棒糖“养大”的,直到上了一年级,洋洋也终于回归到父母的怀抱。因为家里还有个小二孩,洋洋又第一次见到妹妹,特别的欢喜,总是抱着妹妹做各种“实验”,每一次都把洋洋妈吓得浑身冒冷汗。

为了不让洋洋捣乱,洋洋妈不得不用“游戏,看动漫”来引起洋洋的注意,“洋洋听话,别欺负妹妹,爸爸给你买了个游戏机,自己去玩吧”,然后,从棒棒糖到游戏机,洋洋父母天衣无缝的完成了完美“嫁接”,总之,对父母而言,天下太平了……

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孩子长大后会这样……

你是如何哄骗孩子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完美复制,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到别人身上。在学校中,在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若产生需求他就会将“一哄二骂三打”用到自己的同学身上,因为这样的流程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最常见的“校园霸凌”往往来源于此!

若我们翻阅以往的校园霸凌事件,会发现这些事件中都具有一个共同点。比如小明需要钱去网吧打游戏,他发现同桌小红有很多零花钱,于是,小明开始问小红借钱,如果借不到就会进行辱骂,继而发展成纠集一帮好友开始“殴打”,校园霸凌由此而来!

一哄二骂三打的育儿模式正在慢慢摧毁这一代,虽然简单有效,但是它正在摧毁孩子的品格。当我们 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落落大方、讲文明都礼貌时,你并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时间。我们常说要学会引导孩子,这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万事开头难,如果你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只需要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多加“引导”,当“引导”成为习惯,孩子自会养成良好的品格,后期的教育就自然的多。

所以,家长们,别怪孩子不懂事,首先问问自己“懂事”吗?(原创/光头侠,和尚说教育,靠谱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