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抗病毒,恩替卡韦或干扰素,初始用药决定预后转归方向]

原标题:慢性乙肝抗病毒,恩替卡韦或干扰素,初始用药决定预后转归方向

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长,存活期间依然具有传染性,按照当今医药学水平,乙肝是一种可以控制还不能彻底治愈的传染病。国内有大约2800万的慢性乙肝患者(CHB),只要得到及时的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就可以延缓继续进展到肝硬化、肝癌。

慢性乙肝抗病毒,恩替卡韦或干扰素,初始用药决定预后转归方向

抗病毒治疗,是当今医药学认可的主流方法。抗病毒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并降低慢性乙肝继续朝着肝硬化、肝癌方向进展,帮助慢性乙肝患者(CHB)提高生存质量。抗病毒治疗其中一个方向是核苷类药物(NAs),该药物研发与用药期间,主要是针对乙肝病毒核酸进行抑制,所以该药物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特别是在没有临床医生指导下,就自行停服核苷类药物(NAs),后果可能导致乙肝反跳甚至恶化。小番健康提醒,虽然当下许多慢性乙肝患者(CHB)迫切希望停药,但还是要等到符合满意治疗终点后,临床医生指导下停服核苷类才能够降低乙肝反跳,进一步降低今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发生率。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也对核苷类药物方向,提倡有限疗程字眼,而并非是终身治疗药物方向。所以,实际上比如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也都是有限疗程的,只是必须达到功能性治愈或临床治愈后,不应该过早停药,才能够实现最终目标,即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规范抗病毒治疗,首先要记住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起初选择核苷类药物(NAs)时,就要有心理准备,与体内乙肝病毒做持久的耐力战。其次,是选择核苷类或干扰素(IFN)应重视临床医生建议,之所以重提慢性乙肝患者(CHB)初始治疗选药问题,更关键还是选择了一种治疗方案,基本决定了今后的服药方式、经济负担、耐药发生率以及转归方向。

通常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都属于核苷类,应长期口服、长期治疗,若自行中断药物治疗,不仅会增加日后治疗难度,并且还可能导致乙肝恶化。核苷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不是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但是,核苷类药物通过长期使用,能够将体内乙肝病毒抑制到低水平。

不同的核苷类药物,短期起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能力也不同,因此专业性上肯定必须让肝科临床医生结合慢性乙肝患者(CHB)的病史、症状、指标、慢性乙肝进程选择个性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也只有这样,通过长期治疗才可以延缓慢性肝炎继续进展到肝硬化、肝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