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孩子将来“扫天下”,现在就必须学会“扫厕所”这项技能】

原标题:要想让孩子将来“扫天下”,现在就必须学会“扫厕所”这项技能

“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一个人如果不会劳动,成人之后不是被淘汰的问题,而是无法生存下去的问题。

在意大利都灵大学校门口,有两尊黑色的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雄鹰,右边是一匹奔马。它们是都灵大学的标志。这只鹰和这匹马代表着什么呢?人们可能以为,鹰代表着鹏程万里,马则代表着马到成功。而实际上,它们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在都灵大学的校史上,这样记载着:那只鹰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远大理想,这只鹰苦练各种飞行本领,却忘记了学习觅食的技巧,结果在它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饿死了。

那匹马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这匹马开始的时候嫌他的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马夫家。可马夫给的饲料不好。这匹马又乞求换主人。于是,上帝把它换到了皮匠家里。这次,马的活不多而且吃得好,可是没过几天,这匹马就被剥了皮,做成了皮制品。

都灵大学创办者把这两尊雕塑矗立在校门口,旨在提醒学生:生存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劳动是一个人的第一需要。生存、劳动能力是一个人要学习的最首要的、最基本的内容。不会捕食、不劳而获,只有死路一条。

望子成龙,望女飞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在让孩子成龙、飞凤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却是走上了初心的岐路,为让孩子考高分,为让孩子能加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能加分的兴趣、特长上,把孩子埋进书山,投进题海,双休假节,孩子不是囿于在培训班里,就是奔走在去学习班的路上,忽视了孩子的生活、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让孩子头脑中没有了劳动观念,失去了手提肩挑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不会剥鸡蛋,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不会削铅笔,不会扫地、不会做饭,到了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呆在家里成为“啃老”一族……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机制”。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管理规范(试行)》发布,其中规定:“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厕所卫生保洁劳动,提升学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学生清扫厕所成为一种责任,成为一种“必修课”。对此有不少网友提出异议,认为孩子到校是来学习的,不是给学校做保洁工的;还有人认为,孩子太小,厕所保洁这个活“太复杂”、太累,小孩子干不了; 厕所太脏,或对孩子健康有影响; 还有家长说,孩子在家都没扫过厕所,凭什么要为学校扫厕所?将来孩子无论找什么工作,也不会去找厕所保洁的工作,所以没必要让孩子受这份罪培养这份技能?

或许,网友和家长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有一个事实大家不得不承认,上厕所是一个人生存的必须,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地方,厕所环境清洁卫生也是人人所希望的,因此,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厕所保洁这个活亦或说这个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必须、必要的工作,厕所保洁工是社会三千六百行中不可或缺的一行,其工作是重要 的、高尚的、伟大的。当年掏粪工人时传祥就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刘少奇主席还亲切热情地握住时传祥那只“掏粪的手“……

厕所保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我们如果想让孩子将来“扫天下”,现在就必须学会“扫厕所”这项技能。除此之外,在这里我还想提醒家长一句,孩子现在为学校清扫厕所不可怕,可怕的是将来走向社会后,不得不去做厕所清洁工,最可怕的是,孩子厕所清洁工也不肯做,只是呆在家里“啃你的老“,最最可怕的是,当你”老“去了,孩子“没老可啃”的时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