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出成绩后, 孩子说“太粗心了, 其实我都会”, 真相却是…|

原标题:期末出成绩后, 孩子说“太粗心了, 其实我都会”, 真相却是…

经常听到孩子这么说: “我本来能考好,就是因为粗心了,其实我都会...”

其实,所谓“粗心”,看上去是表面的不经意、不小心,带有偶然性,可背后,很可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一次两次可以原谅孩子的马虎,可是如果每次都考不好,就不能一直拿“粗心”当挡箭牌了。

那么,这种“粗心”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掩藏着什么学习问题呢?

考试粗心,

是因为专注力不够

经常有孩子是因为审错题目而白白丢分。

我家孩子语文总是考不好,总结原因,发现每次的失分点基本都在作文上。

语句看起来文采飞扬,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后来咨询了老师,才发现孩子的文笔还是不错的,但每次审题都会出现偏差,出现跑题、漏条件等错误。

语文试卷满分100分,光作文就占了几十分。

试想,如果作文的分都拿不住,又何谈好成绩呢?

在任何考试中,审题的正确率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审题出现偏差,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在审题环节分神,把条件A看成条件B,或者直接忽略了某些关键字词,导致答错、丢分。

当然,不仅仅审题要专注,整场考试都必须集中精神。

请家长注意:孩子一旦出现以下三种错误,就会因为“粗心”而失分——

第一,审题不够仔细。

考试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那就是读题的时候一定要一边读一边勾画重点,切记不可一概而过,

一定要记住,只要还没读完题,就不能提笔做题。

第二,轻视考试。

有些孩子成绩不稳定,时高时低,就是因为考试态度不端正。

他们不是因为成绩好而过于自信,就是因为成绩差而过于自卑,从而不愿意正视考试。

总觉得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的,考砸了也无关痛痒。

考好了就是超常发挥,考差了下次就再碰碰运气。

让孩子以平常心对待分数,重视考试本身而非成绩,才不会浪费每次测试自己的机会。

第三,做题三心二意。

很多孩子做试卷时,有瞻前顾后的坏习惯。

先做简单的,先做耗时最长的,先做有把握的……正因为三心二意,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漏做了题也不知道。

虽然说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答题习惯,但一定要仔细阅卷,尽量按序答题、慎重答题,尊重每场考试。

考试粗心,

是因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道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

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连续完成1000道题,并不一定全对。

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则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还有一些题目,孩子认为自己会做,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做错了。

但这种“会做”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很可能是错误和有疏漏的。

第一,混淆概念。

如果孩子没有记牢概念,在做题时就会出现问题:

看到题目,立刻想起来好几个概念,但不确定是哪一个,就拿自己最熟悉的那个去蒙。

概念是知识框架最基础的部分,一定要让孩子记牢、掌握每个概念,并且注意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分,他们才不会胡乱套用。

第二,对知识掌握不透彻。

很多时候,孩子以为自己掌握了,可等到做题时才发现,其实不然。

学习最忌自欺欺人,只要发现自己有一点点不理解的、模糊的地方,就要及时确认清楚。

每次学完知识后,都要认真总结,该理解的理解,该背的就背,直到能够恰当应用在题目上。

第三,没有形成知识体系。

曾经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学习中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就无法全面地分析失分原因,他们的成绩会越来越差,学习也越来越坏。

要想取得理想成绩,不仅要查漏补缺,更要构建知识系统。

查漏补缺,找出学习症结,解决失分点;

构架知识系统,巩固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考试粗心,

是因为学习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用演草纸、不肯写步骤等,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也会导致考试粗心。

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骤得分时得不到本应获得的分数。

第一,书写习惯导致丢分。

写字潦草,是致命的失分项。

现在越来越多考试采用电子阅卷,评卷老师是通过电脑阅卷的,如果孩子字迹潦草、模糊,到了电脑屏幕上会更加潦草、更加模糊。

如果老师都辨认不请你的答案,也就无法判断答案对错,孩子自然也拿不到高分。

第二,做题习惯差导致丢分。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用演草纸、不肯写步骤。

所以这些孩子总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哪怕会做,最后还是失分了。

胆大心细的孩子,才容易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尽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好品质,不让他们在考场上吃亏。

第三,拖延习惯导致失分。

常年监考的老师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每次交卷前15分钟,总有一大批学生还在拿着笔奋笔疾书。

拖延,导致这些学生根本来不及检查。

为了纠正孩子的拖延,家长可以给孩子灌输一种观念: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

只有在平时严格要求,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掉链子。

5个习惯帮助孩子

改掉“粗心”的毛病

● 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提笔答题。

●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

有些孩子草稿纸字迹缭乱,连自己都看不清。

如果回头检查答案,也不知从何找起,浪费了很多时间,甚至会出现错误答案。

但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回头检查

孩子做完一道题目后,一定要学会检查,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

如果觉得有问题,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

●深挖根源

有时候会发现,有些考试的题目,课下老师稍稍一点拨,孩子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

所以并不是孩子不会做这些题,而是因为概念不清。

这个时候,孩子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才能保证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

●专心做题

可以把平时的练习题、作业,当成一次次小测验看待。

做题的时候不要受到电脑、手机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快速地完成。

慢慢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孩子。

声明本文是学习哥团队原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