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事后,我决定支持孩子吃零食:

原标题:那件事后,我决定支持孩子吃零食

“你支持孩子吃零食吗?”

此刻,我已经能想象妈妈们看到这个问题时的表情了:摇头+撇嘴:“我控制都控制不过来呢,还支持?”

说实话,曾经我和你们一样,总觉得零食是万恶之源,所以我想尽一切办法不让我女儿接触到零食,担心她吃零食上瘾,不好好吃饭。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我女儿2岁多的时候,我带她去一个朋友家参加聚会,朋友拿出精致的蛋糕招待几个小朋友。

递到我女儿面前,我女儿怯怯的回头看着我,朋友以为她害羞不敢自己拿,就说:“拿着吧,你妈妈让你吃。”话已至此,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就默许了,这是我女儿第一次吃到巧克力蛋糕。

她拿着蛋糕,小口小口的吃着,小心翼翼像捧着一块珍宝一样。这时旁边的小朋友碰了她一下,蛋糕掉在了地上,女儿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蹲下,看着地上的蛋糕,自己哭了起来。

朋友赶紧把我女儿抱起来,说:“没关系,阿姨再给你切一小块好不好?”女儿泪眼汪汪的点了点头。重新拿到蛋糕的女儿,比上次更加小心翼翼,最后连盘子边边上的奶油都舔的干干净净。

因为很难得到,所以格外珍惜。看到女儿的样子,我百感交集。

从那天起,我对女儿的零食管控不再严防死堵,只要不是太过分,我基本上都满足她。现在,她反而并没有很痴迷零食,也没有因为吃零食影响正常吃饭。

心理学家说:缺零食的孩子不快乐

回想一下,你小时候不也是一个攥着两块钱“巨款”,看见小卖部就钻进去的小小孩嘛~

把爸妈给的午餐钱省出一部分,买根小冰棍儿,你是不是很快乐?

家里来亲戚,你一眼就看到亲戚带来的礼物中有你爱喝的AD钙奶,你是不是很快乐?

上课趁老师写板书,飞快咬一口桌洞里的苹果,然后若无其事的假装听课,你是不是很快乐?

看吧,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零食让你的童年多了很多快乐的回忆,或许只是因为共享了一包跳跳糖,你就交到了一个新朋友。

那你现在禁止孩子吃零食,难到不算是剥夺他的快乐么?

研究发现:零食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甚至性格塑造都会有深远的影响。不缺零食的孩子更快乐,包容度更高,更容易交到朋友;相反,越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越不快乐,越难交到朋友。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越是得不到,越是有吸引力。

就像陈奕迅在歌里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成人如此,何况孩子?家里吃不到,还可以从广告、动画片……各种渠道,知道零食的存在,从而产生极大好奇心。

此时如果他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有下面这三个表现:

1. 眼馋

因为在家里吃不到,知道自己很难拥有,好奇就会演变成失落。

比如我女儿小时候,有时候我给她读绘本,她会指着绘本里的棒棒糖,问我:妈妈这就是棒棒糖吗、是什么味道的啊、好吃吗……

我到现在还能想起来,她眼巴巴的看着绘本里棒棒糖的样子有多失落。

2. 想尽一切办法得到

当孩子知道不可能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零食的时候,就会“想法设法”自己获取,比如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吃时,过去粗暴抢夺;再比如瞒着爸爸妈妈“偷零食”。

我同事跟我讲过一个事情:

白天他带孩子逛超市,没想到孩子偷偷藏了一块巧克力在兜里。

到了睡觉时间,孩子非要要自己换睡衣,但睡衣没兜,孩子用贴画把巧克力贴在了肚子上,可能贴的时候没忍住,打开舔了两口,当被窝的温度越来越高,巧克力融!化!了!

朋友一脸生无可恋的跟我说:“你能想象第二天我看到满床巧克力酱的那种绝望和崩溃吗?”

可还没等朋友发飙,孩子“哇”的先哭了起来:“我的巧克力没有了,巧克力……”哭的那叫一个伤心欲绝~

3. 长大后可能“加倍补偿”

孩子幼儿时期心理上的极度不满足,等他长大后就很可能“加倍补偿自己”。

看到过这样一篇新闻:19岁女孩很爱喝碳酸饮料,但父母对她严格控制。上大学后,她终于“逃离”了父母的控制,把碳酸饮料当水喝,导致牙齿大面积变黑腐烂。

对于零食,孩子想要,你不给;你越不给,孩子越想要……这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想要的东西永远得不到满足,这种不被满足的失落可能追随孩子的一生。

专家说:孩子应该吃零食

孩子从来都闲不住,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运动量特别大,消耗的能量很高,但是胃容量就那么一点,吃进去的热量很快就会“供不应求”。通常是吃完午饭,还没到晚饭时间就饿了。

如果每天只是“好好吃饭”,光靠一日三餐,根本撑不住啊。为了满足孩子每天的日常所需,世界卫生组织是这样的建议的:

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3~4餐,根据孩子的需求,还可以在两餐之间增加1~2次零食。

看吧,权威机构都在呼吁给孩子吃零食~

孩子需要吃零食,但不是随便吃

孩子应该吃零食,但不代表何时何地想吃就吃,需要给孩子建立一个规则和仪式感,零食才能越吃越健康

规则一:对的时间

有些妈妈可能会说:不控制孩子吃零食,说得简单,真要放手让孩子吃,就会变成吃饭时不饿、饿了吃零食、到吃饭时又不饿……

其实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规划好零食的时间,没有给孩子建立吃零食的“仪式感”。

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可以试着规划一下每天让孩子吃2次零食,建议每次的时间在餐后2小时,离下一餐1~2小时的时候,形成一个时间规律。

在规定时间以外的其他时间,就算孩子各种戏精附体、哭闹不止,也不要妥协。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养成习惯,因为他知道不是对的时间,你不会给他。

规则二:对的量

零食是重要的营养和能量补充,它只是补充,不能和正餐颠倒了主次。孩子的胃一共就那么大,如果被零食填满了,那到了吃饭时,他自然不饿。

三餐之外的零食要控制好量,少量,小份。尤其是……不那么健康的零食,就更要控制量了。

比如巧克力,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吃,可以每天吃一小块,只能一小块,这样对正餐也没有多少影响。这个规矩要爸爸妈妈来定,你不定,孩子不会懂。

规则三:对的零食

孩子规律性的零食最好选择一些健康的、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一小袋酸奶,半个苹果,半根香蕉,小半碗蓝莓或者葡萄,半片面包、一小把坚果等等。

但是说到零食,当然还有冰激凌、奶油蛋糕、薯片、碳酸饮料、爆米花……这些确实不适合长期给孩子吃,但这就意味着不能给孩子吃吗?

我觉得不是。这些零食虽然不是很健康,但我们也没必要把它当做洪水猛兽。

不用禁止,有限制就好。可以偶尔吃一点,真的没必要让孩子每天过得苦哈哈,失去很多美好的体验。毕竟,我们成人也做不到每天吃无油少盐的水煮菜,偶尔还想来个炸鸡啤酒不是~

所以说,别再一看到孩子吃零食就如临大敌了,就算是不“好”的零食,只要定好规矩,孩子吃一些也无伤大雅。健康的零食是孩子每日营养的补充,至于那些“不那么好”的零食,就留来点缀生活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