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执拗【孩子执拗、性格犟,聪明的家长不会烦,反而会偷笑】

原标题:孩子执拗、性格犟,聪明的家长不会烦,反而会偷笑

两个三四岁的孩子玩过家家,他们摘些草叶、树叶当“食材”做饭,小丽很想摘较高处的树叶,她觉得那里的“食材”更新鲜,做饭更好吃,可惜她比较矮,够不到高处的树叶,就使劲地向上跳,妈妈看到后,想过来帮她摘,小丽急得直跺脚,“我不要你摘,我自己来,自己来。”她努力了半天,还是摘不到,便大喊大叫起来,却依然拒绝妈妈帮助。

彤彤比小丽乖多了,她只想摘小草的叶子做“食材”,可她却不愿意动手,“妈妈,你帮我摘。”“小草就在你脚底下,你自己摘呀!”被妈妈拒绝后,彤彤辩解说:“我摘不了,你帮我嘛!”“你这孩子连试都没有试一下,怎么就摘不到呀?”妈妈生气地训斥女儿。

“这孩子真烦,我家小丽要和彤彤平均一下就好了,小丽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彤彤是自己不愿意做事,要别人帮忙。”小丽的妈妈苦恼地摇着头,“谁说不是啊!现在的孩子真烦人,太难带了。”彤彤的妈妈随声附和。

小丽和彤彤都是父母眼中“烦人的孩子”,但两个孩子的“烦人”之处不同,不过,在大人眼中都是一样的,都是不乖、不听话的孩子,实际上两者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孩子烦人是在发展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那么,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到了两岁,就进入了令家长恐惧的“Terrible Two”时期了,孩子总会和我们唱反调,而且你越是制止,他越要去做。比如,他用筷子不停地敲打碗碟,但你告诉他不可以时,他会对你不理不睬,或者一边偷看你,一边用筷子继续敲碗碟。

孩子的这个行为,我们大人理解为不听话,但对孩子来说,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了解“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当他发现自己用筷子敲碗碟的这个行为,会让妈妈很生气,就使他自己的行为与外部建立起了链接,发现原来我可以使妈妈生气的,他感觉到了自己是可以掌控别人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在力量,所以,他会反复自己的行为,而他自己是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自己做的对不对的。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在努力地成为独特的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会非常渴望自己去做事情,有的孩子从十个月开始,就和大人抢碗筷,要自己吃饭,大一点,会要求自己穿鞋、穿衣服等等。所以,孩子烦人是好事,这代表着他要努力长大。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概念

孩子看待自己“是有能力,或者没有能力的”,都是对自我概念的认识,自我概念强的孩子,抗挫能力强,更加自信,自我概念弱的孩子,遇事没自信,自觉没有能力,容易轻易放弃。因此,我们要从小就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概念。

1.给孩子有选择性的尝试

因为怕麻烦,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亦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的机会,比如,孩子到了两三岁,家长还追着孩子喂饭,“他自己吃饭要吃一个小时,我喂吃得快”“孩子吃饭弄得哪里都是,还得我收拾”“孩子自己吃饭,边吃边玩”……

总之,我们有很多理由拒绝孩子自我成长,渐渐地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如文章开头的彤彤,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什么事情都找父母帮忙。所以,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应该给孩子尝试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说了,如果我的孩子要摸插座、自己乘坐电梯,也要让他做吗?当然不是,我们要给孩子选择性的尝试,对于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能让他去做,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能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2.孩子面对挫折的处理

孩子在发展自我概念过程中,会遭遇很多挫折,比如,孩子在搭积木时,总做不好,搭到一定高度,积木就会掉下来,孩子会很着急,大哭大闹。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遇到挫折并不是坏事情,每一次挫折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长机会。可能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哭就火了,会训斥他,这是不对的,这会让孩子误以为“我有情绪”是不对的。

我们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一起和他想办法,“宝贝,你搭不好积木是不是很着急呀?来,妈妈和你一起想办法。”我们可以握着宝宝的手,一点点地把积木搭好,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表扬和鼓励孩子,“宝贝,这次好有耐心,你搭的比上次好多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他重新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收获自信。

孩子就如一颗种子,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只要依靠他自己的力量,父母充当的是园林工人的角色,帮助孩子修建枝叶而已,而非越俎代庖,代替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