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积木育儿:因为一个帽子,婆媳闹决裂!给老人带娃家庭的 3 点有效建议

原标题:积木育儿:因为一个帽子,婆媳闹决裂!给老人带娃家庭的 3 点有效建议

后台有位妈妈给我们留言:

现在天气挺热的,奶奶带孩子出门遛弯的时候,我就说给孩子戴个帽子,奶奶说不用戴,我坚持给戴上了。就这么一件小事,结果发现奶奶出门后就把孩子帽子给摘了,还跟孩子说“咱们不要告诉妈妈”

我担心要是长期如此,奶奶当着面答应了,回过头来又背着妈妈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对孩子来说肯定是不好的榜样吧?类似的欺瞒也不是第一次了,于是我就跟奶奶争论了几句,谁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闹着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状说我容不下她!简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终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应当以妈妈为主,但奶奶总是不服气,经常用各种方式来反对。为了顾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这一次奶奶“恶人先告状”,我实在受不了,老公还让我给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带着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实我也想平和地处理婆媳关系,但总事与愿违,所以来求助!

其实,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我读到的重点不是孩子奶奶的行为如何,暂时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两面夹击”的负面影响,却能明显感觉到字里行间传递出的焦虑情绪。

所以,其实不是奶奶不让孩子戴帽子使妈妈焦虑,而是奶奶“背着”“瞒着”的方式,让妈妈有不适感。于是,表面看是个“是否戴帽子事件”,细究起来,更像是妈妈和奶奶在进行一场“孩子争夺”战——谁才是这个世界上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这场争夺战中,这位妈妈有着失控感。

同样作为母亲,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的委屈,但我还是想建议妈妈,体会一下自己的焦虑来自何处。

在这件事情中,或者说在这场隔代教养的关系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

也许妈妈可以试试,问问孩子“你喜欢戴帽子,还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觉得天气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如果妈妈的想法,不是基于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于自己的控制欲,那么我认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对孩子来说倒不是一件坏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妈妈够好,奶奶真不好,也没那么要紧。

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天然联系,是谁也取代不了的。

没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亲竞争她的孩子。只要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能够做到情绪平和,能够看见孩子的需要,并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恰当的满足,那么,孩子的核心人格就会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边界和分寸。

至于戴不戴帽子这样的事情,孩子也自然会有自己的主见。

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参与到育儿中来,可以说,隔代参与育儿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

但同时,由隔代教养观念的不同而引发的家庭冲突也不断,这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并尝试着去化解的。

之前我们也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告诉爸爸妈妈们应该怎样去缓和隔代教养的矛盾。比如:

  • 确立第一责任人,最好是妈妈当第一责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两代人之间可以争论,但最好不要争吵
  • 带着老人学习;适当借助权威的支持
  • 不要让姥姥和奶奶同时带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这个中间发挥很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有不怎么好的新闻:

我们细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这样矛盾重重的家庭里,对他造成的负面影响未必比隔代教养本身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小。

比如,让父母来帮看孩子,除了要共同应付一个小不点儿的吃喝拉撒外,也会发现自己跟父母沉寂已久的相处、沟通模式再次启动,仿佛第二个恼人的青春期又来临了。

朋友琳琳就曾跟我抱怨:她的妈妈以前就很强势,什么都要管,现在来看外孙,更是样样插手,让她不胜烦恼。

想让妈妈回家,但是自己家的情况又离不开妈妈;

想解决跟妈妈之间的沟通模式,但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谈何容易?

比琳琳更烦恼的是同事佳佳。本来她跟老公的关系不错,但是自从婆婆来看孩子后,大小矛盾不断,老公又情商较低,总是向着婆婆说话,导致二人三天两头大吵小吵不断,感情被慢慢消磨掉。

让婆婆照看孩子的,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夫妻最后离婚的并不在少数。

所以,隔代教养最大的“杀伤力”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对家庭各成员之间关系的伤害。

好在,不管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怀着这份信念,平时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避免。

第一,出发点应当落在孩子身上,而非自己。

我们就拿用尿布还是纸尿裤的事情来说吧。

孩子的父母认为用纸尿裤更干净、卫生,到最后可能就会说:“这是我的孩子,应该我说了算。”,而孩子的奶奶通常会反驳道:“我当年就是这么把你养大的,你不也长得好好的吗?哪有什么问题,你又没带过孩子!”

我们仔细来看这两种态度,父母认为我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怎么对待孩子,都应该听我的;而奶奶认为自己带过孩子,有经验,应该听他们的才对。

这个时候,矛盾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不再是对养育问题的分歧,而是双方急于展示自己的身份、权威,并想以此来让对方听从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况下,矛盾必定升级。

所以,在育儿过程中,不管是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不应该单纯的从阐述自身角色的角度去表达对孩子的关爱,而应当把这份爱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也可以套用在此时的关系上,大家都多想想在自己的角色里面不能做什么,而非能够做什么。

第二,不贴标签,不扣帽子。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婆跟老公抱怨:“你看看你爸妈,就知道惯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一点原则都没有,孩子将来被惯坏了怎么办!”这种行为,就是贴标签——用尚未发生的事实否认了他人当下的行为。

有的妈妈崇尚科学喂养,夏天给孩子吃冷饮、吹空调是常事,每每这时,长辈看到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吼:“你想让孩子着凉感冒呀?!”这就是扣帽子——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于不仁不义。

这些行为和话语的潜台词都是:我才是真心实意对孩子好的人,我才是知道怎样是对孩子最好的人。

明明是爱的表达,却充满了对他人的攻击和伤害。

第三,否认观点时,切不可否认情感。

我们和长辈生于不同年代,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事件不一样,吸收的知识有高低,很容易有观点相左的时候。

养育孩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管是谁带孩子,都难免会有错误,在纠正方法的同时,切不可伤害他人真挚的感情,错误是可以被纠正的,但被伤害的心却是不好恢复的。

比如“你这老婆,这点小事都想不到,对孩子真是不上心。”这种“没想到”更可能是经验缺失导致的,而不是“不上心”导致的。但这种批评如果传到孩子妈妈的耳朵里,就是对真情实感的巨大否定。

再比如“你看妈,带孩子的时候总是丢三落四的,以前带大哥家孩子的多周到细致,这也太偏心眼儿了吧。”儿媳说这话的时候可能根本不曾想过,婆婆帮大哥家带孩子的时候才50岁,现如今已经快六十,体力和精力的下降怎么还能够做到“鞍前马后”呢?婆婆听到这样的话,必然伤心。就像你在工作上已经拼尽全力,领导却还是责骂你思路不如年轻人活跃,你作何想?

但生活中,这些“想当然”的情感否认,并不少见。

人应当因为深爱着另一个人而遭受惩罚吗?这个问题听上去是不是很可笑?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不管隔代人抑或我们自己这些初当父母的人,付出了多少,做对了多少,又做错了多少,是为了留有我们血脉的一个小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无论如何,没有人需要因为养育这种充满爱意的恩情而受到伤害。

在当下的国情下,孩子的教养,的确不仅仅是妈妈自己的事。如果可以,依赖老人的力量是种幸运。那么如何更好地处理隔代教养产生的种种冲突,是每位年轻父母都需要思考的。

在我看来,争取到老人的助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美的家庭氛围而非互相推诿与指责,比用尿布还是纸尿裤,重要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