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医药 | 生物制剂能否完全满足银屑病患者快速清除皮损的需要?:

原标题:搜狐医药 | 生物制剂能否完全满足银屑病患者快速清除皮损的需要?

文 / 周亦川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常罹患终身。在广大银屑病患者眼里,治疗后皮损完全清除、恢复快、病情无恶化是亟待解决的三大需求,但在现实面前,很多患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郑捷教授介绍,目前我国银屑病患者已超过600万,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评价银屑病严重程度可使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传统治疗方式疗效以50—75分居多,不尽如人意。患者常面临反复发作,皮损不能完全清除的问题。特别对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而言,治疗选择很有限。

生物制剂的出现大幅提升了银屑病的治疗效果。2004年,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成为首类对银屑病有效的生物制剂;到了2009年,白介素因子IL-12/23抑制剂的出现使PASI评分达到80,也减少了使用肿瘤坏死因子带来的肿瘤和结核等感染性疾病风险。

近年来,在众多的银屑病生物制剂靶点中,科学家发现白介素IL-17A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最关键性的致病因子。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交织,2016年依奇珠单抗等新一代的白介素IL-17A抑制剂的出现使PASI评分达到90分,并有希望达到最令人满意的PASI评分100分,PASI评分90至100分已经成为不少权威指南的推荐与追求目标。

但是,生物制剂的进化并不能与广大患者的治疗水平提高划等号。郑捷教授给出了看似矛盾的两组数字:世卫组织WHO报告显示,93%的患者期待实现皮损完全清除,94%的人期待皮损快速改善,83%的人期待实现皮损长期稳定控制;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最好的治疗效果。

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对自己的形象要求较高,有较多的社交需求,他们的追求效果是达到PASI评分90乃至100分;但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对自己的外貌要求不高,他们希望的治疗效果相当于达到评分50—70分即可。郑捷教授曾诊治了一名39岁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他不愿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直到最后做冠脉CT发现疾病已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后才开始使用生物制剂。

患者不愿接受生物制剂是因为对疗效怀疑吗?恐怕不是。郑捷介绍,银屑病的生物制剂的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几乎是最容易的,其他药品临床试验需要做招募广告,需要找人入组;但银屑病生物制剂几乎不用做招募宣传,患者会积极在网上寻找试验信息,还会给医生写信咨询,其积极性可见一斑。目前,生物制剂的可及性仍是广大银屑病患者需要面临的难关,即经济上的压力。

诚然,药品的创新需要代价,创新药品研发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投入,正如礼来公司生物技术发现研究团队吕继蓉博士和刘玲博士所说,IL-17A单抗很强的亲和力促成了理想的药效,但这是经过科学家们无数次失败与尝试所证明并将其投入实际应用的,研发道路艰辛而“九死一生”。

药品的药效问题需要科学家在免疫学、药理学等科学层面的拼搏努力,而解决药品的可及性问题,需通过市场方法学、药品经济学等社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市场有药才有药品可及性,企业需要与政府共同解决这一难题,给更多的患者以最理想的疗效。比如,依奇珠单抗于201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而就在2018年8月已进入了中国第一批48个境外已上市的临床急需新药名单,并成为18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新药之一,在一年后上市,较之前的上市计划提前了27个月。这就突显了国家药物监管部门对于银屑病患者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以及想帮助患者能够达到更好治疗效果的努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