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原标题:优秀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每一次,当事关孩子的悲剧性事件发生时,似乎整个社会都在指责父母不懂得科学养育。

是的,我们的父母总是这样被责备,而不是被帮助。

没有人告诉父母应该如何去和孩子沟通,如何在孩子出现情绪时及时察觉与疏导……

不提供解决方案的指责不过是道德上的偷懒,往前多走一步,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做的事。

为此,莞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特别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微课——正面管教,从自我觉察、情绪管理、沟通技巧、品格养成等多方面,为家长提供实际帮助。

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科学养育方法,它摒弃威胁、惩罚、说教、打骂等管教方式,运用一系列工具,协助父母培养独立自信有爱的孩子。

现代父母,对于打击式教育的不恰当性,多少都有一定的认知。

但与之相对应的,有很多家长似乎陷入了另一种极端,过度表扬。

你太棒了!你好厉害!你真聪明!

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几乎不用思考,张口即来,孩子似乎也很受用。

但事实上,这种表扬语言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来看一组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 · 德韦克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找来一群孩子玩拼图,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第一轮,研究人员将孩子随机分为A组和B组,让每个孩子单独完成一个简单的拼图。

拼图完成后,研究人员对两组孩子给予了不同的反馈方式。

对A组的孩子说:你的拼图完成得很好,你一定很聪明!

而对B组的孩子说:你的拼图完成得很好,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之后,研究人员让两组孩子再次选择拼图。

被说聪明的那一组选择了较为简单的拼图,而被说努力的那一组则选择了难度更高的拼图。

这个实验说的是关于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差异。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更倾向于逃避挑战,并且难以接受批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倾向于寻找机会、主动学习。

与长期被批评打击一样,长期被过度表扬的孩子同样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

过度表扬的后果

No.1

寻求认可上瘾

长期被表扬的孩子会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以获取他人认可为驱动力,当外界的刺激消失时,孩子的行事动力就会被削弱。

No.2

畏难、抗挫能力差

长期被表扬的孩子潜意识里为了保持自己的“人设”,在做选择的时候会趋向那些更简单更轻松的事,面对挑战往往比较容易退缩,抗挫能力差。

那么,面对孩子,不表扬,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答案是鼓励。

表扬与鼓励的区别对比

表扬通常带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判: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很聪明!

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是:当得到他人认可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孩子对自己的判断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而鼓励是给人以信心、勇气,帮助其找到方向和目标。

鼓励关注的是过程:你很努力,你坚持下来了。

鼓励让孩子对自己的个人认知不依赖于外界评价,他们感受到自己有价值,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就算没有他人的认可孩子也一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而不会专注于取悦他人。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完全不能表扬孩子,表扬如甜点,偶尔为之,无伤大雅;而鼓励则如主食,是每天都应该给孩子的必需品。

四种鼓励句式

句式一

启发式鼓励

例:你是什么感觉?你是怎么做到的?

很多时候,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成绩很糟糕,我们给出的反馈通常会是——

你太棒了!妈妈真高兴!

或者,

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快被你气死了!

面对孩子的成绩,我们习惯将关注点放在自身感受上,用自己的感受去评价这件事。

妈妈很开心,妈妈很生气,久而久之,这件事就变成了家长的事。

但一个孩子的内驱力是如何形成的呢?

无论成绩好与坏,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你是什么感觉?你是怎么做的?在这件事上你最欣赏自己哪一点?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这些句式,都是在引导孩子关注自身感受,复盘整个过程。

长期在这样的内观与复盘中,孩子形成的思维模式是:这是我的事,我怎么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这,就是内驱力。

句式二

描述式鼓励

例:我看到你把玩具放回了玩具箱。

面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性地说你真棒!你真厉害!但事实上,这样空洞的表扬几乎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棒”在哪儿,也不知道可以如何优化自己的行为,更好的做法是,描述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给孩子以具体反馈。

我看到你一进门就把鞋子放进了鞋柜。

我注意到你今天睡觉之前看了半个小时的书

我注意到你早上起床后给弟弟准备了牛奶。

这些具体的反馈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且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努力方向。

句式三

感谢式鼓励

例:你按时完成了作业,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一个行为良好的孩子,是拥有高自尊水平的孩子,当我们时常对孩子表达感谢,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自然更愿意合作。

句式四

赋能式鼓励

例:你可以自己决定,我相信你的判断,我对你有信心!

我们时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没有责任心了,丢三落四,推卸责任。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呢?

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有机会:孩子需要有机会去承担责任。

有意愿:有了机会之后孩子要愿意去承担责任。

有信心:有了机会和意愿之后,孩子还要相信自己拥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所以,多让孩子做决定,给孩子以信心,并允许其犯错,长期浸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自然敢于负责,勇于负责,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综上,与表扬相比,鼓励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取得孩子的合作,并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所以我们说,鼓励就像主食一样,要每天提供给孩子,给家人,这样,我们才会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吴丽琼

美国正面管教认证家长讲师

儿童思维导图初级讲师

莞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讲师

PET父母效能践行者

亲子阅读推广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