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娃被喊“小老外”,气急败坏回应:我爸才是老外,我是中国银

原标题:混血娃被喊“小老外”,气急败坏回应:我爸才是老外,我是中国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扩大,“跨国婚姻”也已然不是个新鲜事了。众所周知,混血儿既聪明又可爱,还长的很稀罕人。近期网传,一位混血小孩子在公园里玩,被周围的人逗称:“这小老外长得可好看!”,“我才不是小老外,我是“中国银”,我爸爸才是小老外呢,别看我长得好看就叫我小老外,我爸爸长得更好看。”混血儿急乎乎地回复道。这下子却逗得大家都乐坏了,但是这些大人的行为也引起网友热议!

大人逗娃太过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呢?

1、成人的无意间行为或言语易让孩子陷入不安和恐惧之中

有时候,绝大多数的大人会用“你妈妈不要”或者“你是妈妈捡来的”等话语来逗孩子,虽是玩笑,孩子却容易当真,甚至会把这种恐惧放大,进而对父母的关爱表现得患得患失。孩子内心的安全感遭到破坏,在情绪上也因此而受到困扰,在行为表达上会有自私的倾向。

2、大人的行为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孩子正处于模仿阶段,对生活的各方面都很新奇,也容易学习与模仿。抽烟、喝酒这些行为显然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但是大人的戏谑会让孩子增加对这些不良行为的好奇,意识不到这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危害。在孩子的认知内容逐渐丰富的阶段,很容易引起认知偏差。

3.无意间的玩笑容易使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受限

勉强一个人做事,只会让他越来越远离做这件事。而当孩子被勉强时候,很难从中体会到愉悦的感觉。当大人强迫孩子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演时,孩子内心的抵触情绪非常明显,进而影响到孩子对人际交往的体验,产生关于人际交往的认知误区。

从混血儿事件,我们可以想到现在中国流行着一个名词——“中国式逗娃”。这个是独有的区域文化积淀下的产物,同时也让很多宝爸宝妈望而生畏。“中国式逗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这在大人眼里是一种与孩子间的互动,但是事实上对孩子带来的影响却并非如大人们所想的那般简单。

面对这样的逗娃方式,宝爸宝妈应该怎么做呢?

1、及早识别,做及时性的干预和制止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不会像大人一样思考万千,容易受一些无意间的言语困扰,尤其是“威胁性”的玩笑话。当有人说“你爸妈不要你了”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反驳,即使不便于直接的回怼回去,家长也要蹲下身坚定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永远爱你,不要你这种状况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

2、做正确的示范,引导孩子对自己不想做的事可以说不

幼小年龄的孩子常常不知道识别和处理成人世界中的玩笑,容易导致孩子陷入无助和恐慌中。此时,家长应该亲身示范,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指导孩子学会拒绝,尤其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当孩子被强迫表演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想做就说不。

让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才能较少的受到伤害。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面前大声的鼓励孩子,“不想做的事就大声说出来,妈妈永远支持你!”父母站在孩子这一方,孩子会更加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3、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不随意斥责批评

人在被强迫或者无意间伤害到的时候,难免会有情绪表达,更何况是小孩子。作为宝妈宝爸,要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不要火上浇油。随意性斥责和批评都会使孩子受到二次伤害。因此,当孩子因为受到环境刺激而有不良情绪产生时,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情绪表达进行嘲讽、批评,“这么大点事。

你至于哭吗?”类似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当孩子崩溃大哭的时候,家长的理解和安慰才更加能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平复。

面对孩子被无理性的逗玩,或者是“中国式的逗娃”,孩子的家长是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因此,智慧的宝妈宝爸的态度要非常的明确,那就是和孩子站在一起,理解和支持孩子。同时,大人也应该明白不轻易逗弄孩子的情绪是大人应该有的善良。

不要因为自己的恶趣味而让孩子忍受超出承受范围内的痛苦和伤害。小编在此奉劝各位爱逗娃的成年人:“逗娃开心,言行举止需谨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