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有哪些

原标题:常见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夏秋季节,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高温潮湿气候下细菌更容易迅速繁殖,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会明显加快,因此,较易发生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因其发病急、临床表现相似、发病人数多且集中、无传染性等特征成为食源性疾病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潜伏期短,发病突然;

2)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3)一般为群体性发病,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有共同就餐史);

4)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

三、 食物中毒的分类、原因、主要临床表现及预防

1)细菌性食物中毒

发病率高,好发于夏秋季,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 群体暴发多见。致病菌多种,如:沙门氏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椰毒假单胞菌等

原因:

食品被致病性细菌污染,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产毒,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

多为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2-24小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重者寒战、高热、惊厥甚至休克昏迷。病程3-7天,多数预后良好。

集体单位食堂以及餐饮业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应注意食品操作卫生,刀具、餐具、砧板等生熟分开,清洗、加工食品时避免交叉污染。市民应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喝开水;食品要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隔夜菜,如需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2)霉变食品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

原因:

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

潜伏期短,最短仅十几分钟,最初为一时性消化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疼、腹泻、黑便,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疼、眼黑和复视。重者可出现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向凝视,瞳孔散大,继而进入昏迷。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废。病死率50%。

甘蔗必须成熟后收割,因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变;甘蔗应随割随卖,存放时间不要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已霉变的甘蔗禁止出售;对群众加强预防甘蔗霉变中毒的教育工作,不购买和食用已发生霉变的甘蔗。

3)有毒蘑菇中毒

原因:

误食有毒的野蘑菇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症状有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型恢复较快,预后好;神经精神型: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等,少数可有呼吸抑制表现,严重者可死亡;溶血型:胃肠道症状及溶血现象,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病死率高。

加强宣传、避免误食

有毒野生菇(菌)类常具备以下特征:色泽鲜艳度高。伞形等菇(菌)表面呈鱼鳞状。菇柄上有环状突起物。菇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野生菇(菌)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流出乳汁。

4)发芽马铃薯中毒

病因:

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绿时,其中的龙葵素大量增加,烹调时又未能去除或破坏掉龙葵素,食用后发生中毒。

发芽马铃薯中毒通常发生在食用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先有咽喉及口内刺痒或灼热感,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可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重者因剧烈呕吐、腹泻而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严重中毒者可出现昏迷及抽搐,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

马铃薯应低温、避光贮藏,防止生芽。发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扩大削除芽眼周围的部分,这种马铃薯不宜炒吃,应充分煮、炖透。烹调时加醋,可加速龙葵素的破坏。

5)四季豆中毒

原因:

发病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有时四肢麻木、胃烧灼感、心慌和背痛等。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 2天,愈后良好。

不买、不吃老四季豆,把四季豆两头和豆荚摘掉,因为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将四季豆完全焖熟,使四季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就不会中毒。集体饭堂和餐饮单位禁止购买、烹调、销售四季豆,防止因加工烹调四季豆不当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6)亚硝酸盐中毒

原因:

亚硝酸盐多存在于腌制的咸菜、肉类、不洁井水和变质腐败蔬菜等。部分新鲜蔬菜如小白菜、青菜、韭菜、菠菜、甜菜、小萝卜叶等也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特别是腐烂的菜叶或煮熟的剩菜或新腌泡的蔬菜及咸菜,在腌后一周左右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有的地方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腌制食品或误将工业用亚硝酸盐当作食用盐腌制食品,则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更高,从而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等,视摄入亚硝酸盐的数量、浓度而定。长者有1~2天,短者仅10分钟左右。通常中毒的儿童最先出现症状,表现为发绀(口唇、指甲明显青紫)、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头晕、头痛、心悸等。中毒严重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变慢、心律不齐、烦躁不安、血压降低、肺水肿、休克、惊厥或抽搐、昏迷,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对近期有饱食青菜类或吃过短期腌制菜类、肉类而出现上述症状,皮肤黏膜呈典型的蓝灰、蓝褐或蓝黑色,应高度怀疑为亚硝酸盐中毒。

1.严格管理亚硝酸盐的保存与使用,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2.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3.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4.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

5.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浸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6.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7)有机磷农药中毒

原因:

主要是有机磷农药污染食物引起。

潜伏期多在2小时以内,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急性中毒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出汗、视力模糊、无力等。②中度:上述症状加重,还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小、胸闷或全身肌肉紧束感、出汗、流涎(口腔、鼻孔可有大量的白色或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腹痛、腹泻。③重度:上述症状并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发绀、瞳孔缩小如针尖、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极困难、肺水肿、大小便失禁、惊厥、患者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有机磷农药专人保管,单独贮存;器具专用;喷洒农药须遵守安全间隔期;喷过农药和播过毒种的农田,要树立标志提示群众;配药拌种要远离畜圈、饮水源和瓜果地,以防治污染;喷洒药作业必须注意个人防护,喷药后用肥皂水洗手、脸;蔬菜水果在食用前洗净。

食物中毒的病因多种多样,但有以下情况即可认定为食物中毒: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3.潜伏期一般较短,病程依致病病原的种类和中毒个体差异而不同。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

6.未获取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食物中毒是可防可控的,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不要惊慌,及时就诊,同时将情况上报给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防控,尽最大能力降低食物中毒带来的健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