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打击教育”,是养成自卑孩子的根本原因!] 自卑怎么办

原标题:父母的“打击教育”,是养成自卑孩子的根本原因!

参加了一个亲子活动,途中,主持人邀请小朋友们上台跳一段舞蹈,因为这个舞蹈前几天学过,所以,小朋友们个个高高兴兴的站上了舞台中央。

只有一个大概3、4岁的小女孩,迟迟不动。

于是,妈妈在旁边不断怂恿:“去呀,去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呀~”

“我不要,我跳的不好,会被笑话的~”小姑娘拼命拒绝道。

妈妈一脸不开心,数落道:“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台上了,你怎么这么没用,舞蹈你不是都学会了吗?”

“是你说的,我跳的一点都不好,不如妍妍跳的好看!”

妈妈还在说着是什么,孩子抽泣着,肩膀一抽一抽,反正就是不愿上台。

经常会看到一些妈妈的留言:

“我家孩子胆子越来越小了,还没有教育他,就看到孩子在瑟瑟发抖。”

“学校里要表演节目,老师选中了他,谁知道孩子说自己不敢,然后没有答应老师的要求。”

“在幼儿园,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也不反抗,回家也不跟爸爸妈妈说,有时候感觉他特别怂...”

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让很多的父母发愁,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出息,凡事不敢出头。可是很多时候,让孩子变得这么“胆小”、“自卑”的根本原因,是家长中国式的“打击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打击教育就是对孩子的严格管教,自然地将不打击式理解成一味夸奖,鼓励,甚至认为不打击,就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然而事实上,家长的打击和否定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作家麦家的新书《人生海海》分享会上,罕见谈及她的父亲,她坦言:他(父亲)对我的严厉和苛刻是超过一般人的想象的,这种教育方式的问题是,我经常会出现一些自卑的情绪。

“他对我的严厉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这么苛刻,比如要求你不要照镜子、不要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体活动等等。

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寒暑假我必须打工挣钱,一天一块钱,30天30块钱。”

这种严厉和苛刻,造就了董卿后来的努力和拼搏,同时也让她变成一个有些自卑的人。

“我要做的必须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才会觉得踏实。

如果我跟别人差不多,或者好一点点,我就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会觉得我自己不行。

所以我要付出很多很多,我要拿命去搏,把事情做好。”

而一个童年时期渴望得到父亲认可,却总是得不到父亲认可的孩子,最终也变成了对自己不认可的大人。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会极度自卑,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来自孩子的挑战》一书的作者,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在之前的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傅园慧总是自信、乐观、活泼、开朗,真实的做着自己,很多人都纳闷这样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其实,看了节目就能发现,傅园慧的自信乐观,来源于父母对她无条件的支持和爱。

傅园慧说:“从小父母就不断地告诉我,你是最棒的,最好的,你是天才!所以我一直相信我就是最棒的,最好的,我是天才。虽然这听起来很傻,但是在所有人都不相信我的时候,它依然能够给我力量!”

节目中,傅爸爸讲了一个小故事:傅园慧刚进省队的时候,有天一个年龄比较大的队员突然跑到他面前说:“你们傅园慧在游泳队里说自己是天才。”对她们来说,夸自己是天才是件很好笑的事情。

但是傅爸爸很认真地对那个女孩子说:“是的,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傅爸爸这种看似“放肆”的赞美,收获了一个乐观开朗正能量满满的女儿。这种无条件的欣赏和信任,让女儿对自己的能力和潜质充满自信,内心坚定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反话”和严厉中长大。成长的压力,生活的不容易,让我们都渴望被肯定。

卢勤老师说:“对孩子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更需要的是给予孩子理解,鼓励,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环,获得健康的、持续向上的动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