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娃吼10遍,不如让他跟你做一遍】

原标题:对娃吼10遍,不如让他跟你做一遍

文 | 瓜妈

本文由:神奇麻麻在哪里(sqmmznl)

前几天有个朋友和我说,3岁的儿子用她的粉扑把自己的脸扑得白白的,还给自己涂上了口红,跑到她面前问:妈妈我好看吗?

朋友哭笑不得,这孩子的模仿力也太强了吧。

前几天黄磊也发了一条微博说,妹妹在家教弟弟做热身运动,口里喊着“一二三四,乌六七八”,立马脑补到了女儿上课时老师喊口号的样子……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的模仿力让我们惊叹,他们似乎总能抓住“精髓”,观察力比我们大人还强!

前段时间看到一项研究也表明,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很少是通过我们刻意教授他们知识来实现的,相反,很大一部分学习是通过孩子的观察和模仿得来的,父母和照顾者是孩子首先观察模仿的对象。

1

模仿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

孩子的模仿能力高级又高效

早在1978年,心理学家就发现,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会模仿成人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

回想宝宝小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某些模仿行为,从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小婴儿会模仿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当你对着他吐舌头,他也会对你吐舌头;当你张开嘴时,宝宝也会张开嘴。

不要以为宝宝模仿我们大人时,他们只是在做简单的重复哦。其实,即使对很小的婴儿来说,他们的模仿行为也是可以无比智能、复杂和微妙的。

有研究表明, 婴幼儿并不是模仿任何发生的行为,他们模仿的是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

有实验者对一群24个月孩子的模仿能力进行了观察。

实验者将一辆小玩具车放在中间,两边放着两个盒子。当小汽车沿着桌子移动,撞到一个盒子的时候,这个小汽车玩具就会亮起来,而当小汽车撞到另一边的盒子,小汽车并不会亮。猜猜这些24个月的孩子,会用小汽车去撞哪边的盒子呢?

结果显示,在实验者重复演示两种情况之后,这些24个月大的孩子很快学会了用小汽车去撞那个会让小汽车发亮的盒子。甚至,在小汽车亮起来之前,他们就会朝那边看去,像是期待它亮起来一样。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 孩子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尝试撞击两个盒子看汽车是否发光,他通过观察实验者的行为,很快就学习到了其中的因果知识。

更有趣的部分来了,当实验者调整了一下,不需要人拿汽车去撞盒子,而是汽车会自动分别撞向左右两边的盒子,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虽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时候的孩子却无动于衷,他们只是坐在那里,好像他们真的没有学习到汽车会让盒子发光一样。

研究者发现,孩子们会假设,因果关系都是因为一些人所做的事情而导致的结果。所以他们会观察他人,并且从他们的行为结果中找出因果关系,这是孩子们学习如何自己做事的核心方式。

孩子的模仿还会加入更智能的部分: 他会去理解这个人做这个动作的意图。比如我们向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展示,一个人尝试把一个玩具哑铃的两部分拆开,但没有成功,这个人的手指每次都会从两端滑落。那么,孩子不会去模仿这个人手指滑落的动作(失败的部分),相反,孩子会去理解这个人的意图(目的是把玩具拆开),所以孩子会直接模仿把玩具拆开的动作。

但如果说是一个机器人用钳子轻触玩具两端,尝试去拆开玩具,孩子们却并不会去模仿,哪怕这个机器人和人的动作完全一样。研究者发现孩子模仿行为关键的是: 做动作的必须是人

2

孩子比成人更善于观察式学习,

拥有超越成人的创造力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可能觉得孩子挺“笨”的,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连个鞋带也不会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肯定也会经常感叹:“这个他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

其实,有研究表明,4岁的孩子有时可能比成年人学得更好,特别是在找出不太可能的规则方面。

研究者向4、5岁的孩子和加州大学的本科生展示一个积木组合的实验。当三角形和矩形组合在一起,机器有可能会遵循不寻常的组合规则工作;当圆形和方形组合在一起,机器会以遵循一种显而易见的规则运行。

孩子们能很快明白,三角形和矩形之间的因果关系,知道可以把这两块积木放在一起,让它们起作用。而那些大学生呢,即使他们看到了这种不寻常的运行方式,却依然会选择那种能导致常见的运行规则的两块积木。

这恰恰反应了孩子和成人之间存在的一个普遍的差异: 孩子善于思考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分析问题。

所以,我们成人偏向于“运用式”学习,遇到问题时,总是尝试快速找到最有可能当下就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孩子偏向于“探索式”学习,他们愿意去尝试很多可能性,甚至是那些不太奏效的方法。而这正是拥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前提。

3

让孩子参与你的生活,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经常有妈妈和我说,和孩子讲道理他不听,让他照着自己说的去做,他也无动于衷。

其实这种命令式的:“照我说的去做”,在小孩子面前是不太管用的。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与其多叨叨,不如给孩子展示一系列动作,告诉他们“照我做的去做”,反而更有效果。身教大于言传。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视这些“去做”的机会,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充分利用她的模仿技能呢?这里有一些小技巧。

1、让孩子参与你的活动

相信很多妈妈会忽视的一点,因为孩子的参与会明显地让我们的动作变慢,但其实和孩子在一起,慢一点能让他学到更多东西。

比如我们在做饭的时候,或者二胎家庭在给小宝换尿布的时候,不要打发孩子去画画或者去看动画片,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帮忙解决问题。比如清洗一颗胡萝卜,比如递个尿布,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其中。

即使是一个3、4岁的娃,也可以搅拌面糊,拿筷子帮助摆桌,整理衣服,收拾玩具,挑选自己的衣服……只要我们愿意花点时间给孩子看看、做做是怎么回事,我们完全可以化冲突为合作。

何况学习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很重要的,而且孩子掌握的也远不止这些。心理学家说:“孩子会在这些动作的模仿中,吸收责任等价值观,照顾自己以外的人,并了解到在我们的家庭里,我们在一起合作。”

2、意识到孩子会模仿你说话

我之前也一直提到过,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和他多交谈以及多阅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回报。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我们不要害怕用具体的、描述性的语言来挑战她(而不是一直用婴儿的语言和他交谈)。

孩子会模仿我们的说话以及和别人说话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懂表达的人,我们说话的方式,和别人交谈的语气,首先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3,帮助他向其他孩子学习

除了我们自己,孩子的朋友,也是他喜欢模仿的对象,有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朋友的好习惯成为他的榜样。

这点我们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宝宝平时不好好吃饭,但有次和朋友一起吃饭,其他孩子吃得好,他也会效仿;或者有些孩子很好动,看到其他孩子静静地坐着,看书,他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指出我们欣赏的行为,但不要打压、贬低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人拿来比较了。

来源: 神奇麻麻在哪里(sqmmznl)做人工智能的瓜妈和拥有国际视野的Cindy一起分享科学、前沿的育儿知识和时尚亲子生活方式,希望我们一起做快乐美丽的妈,养健康聪明的娃!原文标题《对娃吼10遍,不如这个方法来1遍更有效!》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王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