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成绩出来了,教育孩子时,请先放“糖”,后撒“盐”,再补“钙”!】

原标题:期末成绩出来了,教育孩子时,请先放“糖”,后撒“盐”,再补“钙”!

作者:今出川幸子

来源:课堂内外小学

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对孩子而言,他将成长为什么样子,最主要地还是由家庭的教育方式决定。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谈到家庭教育时,曾说过一段经典的话: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

“糖是关爱、鼓励;钙是自强自立;盐是直面挫折苦难,这三样东西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的确,要让孩子成长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独立人,这3样被许多家长忽略的东西,其实是必不可少的。

01

放糖,是给予关爱和鼓励

最近,我在看《爸爸去哪儿6》的时候,对里面的演员杨烁教育儿子的方法有些感触。

还记得在节目中,有一个选房子的环节,杨烁的儿子杨雨辰选了5号房子。

杨烁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儿子的选择。

到了目的地,他们才发现5号房子位置最偏僻,距离最远。

当时他们位于海拔4千米的高山上,路不好走,加上高原反应,7岁的杨雨辰虽然气喘吁吁,但也毫无怨言、一直默默走着。

杨烁非但没有安慰和鼓励儿子,还语气嘲讽地对儿子说:“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太棒了!”

本来选择了最远的房子,杨雨辰已经很自责了,父亲的嘲讽让他更加手足无措。

快到目的地时,杨雨辰穿着不合脚的雨鞋,走得比较慢,杨烁便威胁道:“能不能快点?不能我再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杨雨辰吓得加快了脚步,整个过程中,孩子都带着惊恐不安的情绪。

很多网友说,杨烁对儿子太狠了,这样的“打击式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的教育方式也唤起了很多观众的“童年阴影”,因为很多人的童年都充斥着父母的打击和否定。

对孩子来说,长期遭受父母的打击,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会认为这些否定都是真的,会逐渐变得自卑和悲观,害怕尝试、不相信自己。

而生活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环境中的孩子,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对待生活不悲观、不畏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经典的励志电影《垫底辣妹》,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沙耶加的妈妈。沙耶加在学校被同学欺凌了,老师说“没什么大不了”。

妈妈不认可老师的处理方式,她担心沙耶加的心理会受到负面影响,果断帮孩子转学。

沙耶加作为一名“学渣”,想考名校庆应大学,她的老师和父亲都不看好,妈妈却无条件相信她,帮她找补习班,在她遭受失败时不断鼓励她。

沙耶加在妈妈的鼓励下,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不知该不该给孩子“糖”的时刻。

中国家长骨子里的谦逊,总让我们认为对孩子严格是好事。

就像期末考试吧,孩子考好了,要严格,要再接再厉;如果没考好,那更要严格,要迎头赶上。

但真正智慧的父母,从不吝啬给孩子“糖”,因为那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和健全人格的最好来源。

在孩子遭遇失败时,给一颗“糖”,他们就不会被失败压垮;

在孩子收获成功时,给一颗“糖”,他们就会找到成就感。

02

加盐,是教会孩子直面挫折

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记录了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的成长经历,从福原爱4岁开始拍摄。

让人深受启发的,是福原爱的妈妈福原千代的教育方式。

福原爱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时才4岁,由于发球姿势不规范,一直被裁判“警告”,还不断失分,小福原爱既伤心又懊恼,越急越打不好。

在她挫败时,妈妈温柔地提醒她发球的正确姿势。虽然几次尝试后,福原爱仍然发不好球,妈妈依然鼓励她去尝试,“就算不行也没关系,试试看。下一个球好好发。”

福原爱输了比赛,哭得很伤心,妈妈没有哄她,而是告诉她“练习的时候不好好注意,就会这样了,接下来一年我们好好练习改正,下次再来。”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说过: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他们需要一种‘恰到好处的挫败感’,孩子会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处理这种创伤,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挫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加点“盐”,在孩子遭遇挫折时,既不要一味哄她,让她的内心变得脆弱;也不要不管不顾,让她自暴自弃。

如果你的孩子在考试里失利,请你不要一来就撒“盐”,让孩子深陷在自己的糟糕和不优秀里。

但也不能只给“糖”,让孩子觉得自己总会被原谅,失去了督促自己努力的决心。

正如作家席慕蓉说的:“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告诉孩子,我们拥有漫长的一生,眼前的一点挫折苦难并不能决定一切,相信未来,相信自己,既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和自信。

03

补钙,是培养孩子自强自立

作家刘娜说:“吃苦,不是小时候的必备,而是成人后的标配。

为人父母,最大的错觉是自以为能为孩子遮挡人生路上所有的风雨,屏蔽一切挫折困难。

前段时间,11岁女孩小高雅感动了无数人。

她先天失明,却还是得拄着盲杖独自上学。368米的路程,小高雅要走15分钟。

每天能独自上学,是小高雅最骄傲的事情。

但她不知道的是,妈妈每天默默跟随着她,保持一个箭步就能赶上的距离。

走到车流大的路口,妈妈用身体默默为她挡住来往的车辆。

有时候小高雅会走错路,走进了“死胡同”,怎么也绕不出去,会耽误掉很多时间。妈妈在一旁看着心急又难受,但她还是忍住了,只能“狠心”旁观,没有去帮女儿。

在妈妈的培养下,小高雅乐观开朗,没有因为失明而受到限制,她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会吹陶笛,一个人在学校,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对一个失明的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些,需要经历多少次练习,经受多少次挫折,我们难以想象。

但是妈妈没有因为孩子先天的缺陷,而为她包办一切,而是狠下心来培养她的独立性格。

妈妈说:“她总会有离开我的一天,我希望她能独立、坚强、自信,什么都能够自己去克服。”

父母的帮助只能是一时的,孩子总要学会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给孩子“补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立,才是给他们的将来最好的礼物。

04

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有了“糖”,孩子就会阳光自信;

有了“盐”,孩子就会坚强勇敢;

有了“钙”,孩子就能独立自强。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具备了这三样,缺一不可。

唯有把糖、盐和钙的“比例”调和对,我们才能教育出真正不怕失败、不骄傲自持的优质孩子!

▲来源简介:课堂内外小学段(ID:ktnwxxd)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