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原标题:语言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大家好,今天挠挠头想和你们聊聊关于孩子的智力教育问题。通常,在早期教育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训练小儿说话。这不仅仅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完全有赖于成人的教育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语言使小儿的智力进入一个质变的过程。在语言的影响下,可以改变小儿认识过程的特性。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对外界物质的认识,往往仅限于它的外部表现,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而会说话的孩子,则能较深入地认识事物,能认识一些抽象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的本性。例如,不会说话的婴儿,见到一个球,只是被它鲜艳的色彩所吸引,注视着它。但是,会说话的孩子,听到大人说:“玲玲,拍拍球!”,尤其是见到大人把球拍得一跳一跳的时候,她会眉飞色舞,随着球而雀跃,表现出对球的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切新鲜好玩的事物,孩子都能在当下表现出个人对事物的一些认知,他还小,可能不太会玩这个玩具别的功能,但他觉着抓在手里去操作的感觉就很好,当他慢慢适应了玩具就会来时研究玩具新的玩法,这也是孩子对于事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而这一过程我们千万不要去粗暴的打断,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摸索。

这里,笔者为你们介绍下孩子智力发育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直接刺激物——直接反应,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物——直接反应,第三阶段直接刺激物——词的反应,第四阶段词的刺激物——词的反应。儿童在7-8个月以前,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比如,给玲玲精吃,可以引起玲玲睡液分泌:10-11个月,属于第二阶段,即给玲玲说:“糖”,就可以引起玲玲的唾液分泌。

满一岁,进入第三阶段,即妈妈给玲玲嘴里塞进一块糖,可以引出玲玲说:“糖糖”的反应,一岁以后,才渐渐可以用词的刺激,引出词的反应,即妈妈说糖糖,玲玲也说“糖糖",甚至会说:“糖糖甜......等。小儿只有在与成人不断进行语言的交往中,词的信号,才能逐步成为丰富多采的刺激物,逐渐具有概括性,才能变成真正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给小儿的高级神经活动带来进一步的发展。

也许,你的小宝宝,还不会作出什么反应,也别泄气,坚持不断地给他语言刺激!只有使小儿的听觉分析器,不断的刺激,才能促进听觉分析器和语言中枢的发展,只有听觉。一般地说,从10—14月起,婴儿开始对词发生反应,开始初步懂得词的含义。但经常发生混淆,不确切,如把猫、毛毛等,发音相似的词,在理解上混同起来。到一岁时,能懂得10-20个词,真正理解确切和能用语言和成人交往,则需在一岁以后,而且,必须在成人不懈地坚持训练的条件下。

一般认为,二岁到三岁,是小儿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有位年轻的妈妈,在与同伴聊天时,不无自诩地说“我的孩子最乖了!从小就不吵人,才一岁多,每天晚上7点多上床,就安安静静地躺着,不哭、不闹、也不说话。我们谁也不碍谁,我可以照样看书、学习,办我的事。”这位妈妈直到要送孩子上托儿所,在做健康检查时,才知道自己的宝宝,无论在语言发育上,还是智力发育上,都落后于同龄儿童。

最后,她是多么懊悔,由于自己的无知和懒惰,给孩子的发育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如果从生下来,就同孩子逗逗、说说笑笑,就不会发生今天的不愉快了。所以,作家长的千万不要误解,以为孩子不哭不闹,不妨碍自己就是乖孩子,可以安之若素。其实,这里边可能包藏着祸根哪!

当然更多的宝妈也许会把这样的孩子叫天使宝宝,因为非常的好带,又乖巧,但实际上我们仔细想一下,孩子是原始的天性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人类最原始的自我情绪会在孩子的身上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比如喜欢抢夺东西,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只要看到了就都是自己的,也会有欺软怕硬的表现,甚至对于不熟悉的人会从刚开始1岁左右看着别人笑到长大了2岁多开始害羞,再进入幼儿园慢慢的发生变化,一切的一切都是孩子的成长过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