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酱肉和腊肉,是一个四川人的基本技能】

原标题:区别酱肉和腊肉,是一个四川人的基本技能

无论四川人走到哪儿,腊肉香肠永远是川人无法割舍的乡情,无论你在东京、纽约、北京、深圳,只要你在锅里煮上腊肉,蒸上香肠,香味就会让你瞬间“穿越”回家。

11月底,阿塔就惦记着给远在北京的徒儿们寄腊肉香肠。收到香肠的陈姐说:那个酱腊肉,好拽实!

酱腊肉????

那明明就是酱肉啊。陈姐以为酱肉就是“先秋了再抹酱的肉”。

才发现,很多人真的分不清酱肉和腊肉,作为一个四川人,我觉得有义务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腊肉和酱肉最大的区别:酱肉是晾干,是用风的力量!腊肉是“秋干”(也就是烟熏)是用烟火的力量!

腊肉的做法略微简单一些,选用上好的五花肉,把炒制后的盐、花椒、八角等香料,抹于表面腌制3-7天,再用松木、果木,部分地方也会加入桔子皮、柚子皮、花生壳等熏制而成。

同样需要时间的力量,但腊肉带着的一些烟火的焦香。

在口感上,因为制作的方式不同,两种肉的口感也有很大差别,腊肉皮更硬,瘦肉更干,咸味更重。而酱肉,肉质更莹润,香味的层次更丰富。

酱肉也有南北差异,在《风味人间》第五集“江湖夜雨”中就讲了曾流行于北京地区的腌肉——清酱肉。这种酱肉有300多年历史,但是已很少能够吃到,因为制作太复杂。

清酱的得名,是因为现代酱油还没发明的时候,有一种清酱,实际上是酱缸里豆酱上面一层亮晶晶的油。

清酱肉需要“腌七酱八”。将细盐和香料分7次撒在肉上按摩,每天一次,腌制7天。

在再刷上清酱,入大缸内酱制8天,每天倒缸一次,然后捞出,挂在通风处晾干,过半个月就能吃了。

清酱肉,因为需要风干、发酵,让猪肉缓缓生成和释放小分子物质。腌制好的清酱肉色泽酱红,晶莹凝玉,够润且不腻。

而我们四川的酱肉也分两种,一种很复杂被称为太白酱肉,另一种更家常就是平时家里都会做的家常酱肉。

太白酱肉不算常见,因为制作周期长,据说江油绵阳一带更为流行。成都有家老馆子带江草堂每年到了11月12月,店里就挂满了这种太白酱肉。

带江草堂的做法是用三线五花肉,把炒制后的盐巴抹在肉上,下缸腌制三天到五天,每天要反动一次,晾干水份。

晾干之后刷三次太白酱汁,再晾晒半个月,让肉更加入味就可以了。

太白酱肉一般煮了之后,再蒸一下,入口香糯化渣。

我见过另一种太白酱肉的做法,是在风干的肉上抹醪糟

前面的步骤都差不多,把五花肉加酒抹匀,加酒是为了消毒和发酵,这种做法,肉的香味和酒有很大的关系,最后再抹盐,还要加入葱姜。

让四川潮湿的冷风把肉风干后抹醪糟!

醪糟增香,等醪糟吹干之后才能抹甜酱,抹好后挂上晾晒半个月,就可以蒸来吃了。听完这个做法就很复杂是不是,制作和等待,几乎要跨越一个月时间。

我们好吃群里的粉丝安利过成都一家很有家常味的酱肉店,叫“陈记海椒面”没错,就是这家在凉水井菜市场的卖海椒面的店,太白酱肉是一绝。

还对外售卖腌制太白酱肉的料。可以自己制作。

其实家常的酱肉更简单,就像《随园食单》里一样,只有一句话:酱肉,先微腌,用面酱酱之,或单用秋油拌郁,风干。

译文:是把肉先稍微腌一下,再用面酱涂抹,或是单独用酱油拌了腌,待风干食用。

图/@美美小猫

我小姑的做法,几乎就是这样,把盐巴炒热后放入花椒,用温热的熟盐激发出花椒的香味。抹在肉上,腌制三天左右。

然后把冰糖、甜面酱、酒混合融再一起,抹在肉上,肉腌制一周,晾干即可。

酱肉怎么吃都好吃,洗干净表明的酱,或蒸,或切片炒儿菜,或切丁和土豆米饭一起倒入电饭锅中做成焖饭,是一块儿无所谓不能的肉。

炒儿菜是我最爱,带着咸香的酱肉和带着清苦味道的儿菜,动物油脂和青菜清爽,天作之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