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汤+羊肉+铜锅子,唯有老味道才能涮出踏实和满足

原标题:清汤+羊肉+铜锅子,唯有老味道才能涮出踏实和满足

我喜欢涮羊肉,无冬历夏。

每当被生活强奸到爬不起来的时候,我就涮羊肉。吃完就管用。许是因为这涮羊肉——够野、够挡呛吧。

再者,眼看着那羊肉片儿,进锅里只一下子就变了色、就熟了,心里便觉得痛快。这份痛快,来自那烧的通红的木炭。是四川火锅、广式打边炉、日式寿喜烧之类的电锅子、煤气锅子,永远无法比拟的。这是一份真真切切的老北京人的“爽”。

我一个吃不胖体质,从小着我爸心疼,得机会,他就来一句:“瞎捯饬没用,不能亏嘴,吃足实点儿。”

肘子也足实,可是没有冒热气的锅子!吃着没劲啊。

我家有两个铜锅子,80年代一个,90年代一个。以前住在后海的时候,那黄铜色的锅子,总在屋外堆着,码的挺高,小小的我看了很久,以为是个奖杯。

木炭不好点着,那时候木炭没有现在的先进,那呼呼的白烟都邪乎,且烧一会儿烟才下去,才能把锅端进屋。那会儿饭馆儿都用吹风机烧炭,倒是省力不少。

搬进楼房,铜锅子最终消失了,我们家涮羊肉仪式开始转战各个饭馆子。

老字号,大馆子没什么可说,就是服务员阿姨们的北京口音,和那不把您当外人儿的亲热劲儿么,挺好。

说几个我喜欢的。

陶然亭路有个“窑台四季涮肉”,估计开了得有20年以上了。那个位置在陶然亭公园北门,有不少公交车都到。是北京汽车灯厂的地盘儿,租给他们用的,之前面积不大,没两年就把人家陈列室也给谈下来了,面积扩张了一倍。再过一年,尽西头儿的蛋糕店也归了他了。

这个店的特点就是不出意外,就是跟小时候吃的口味完全一样,就是妥帖、有安全感。

特别是冬天,一进屋,那热气蒸腾扑面,熟羊肉掺杂着大白菜的特熟悉的味儿就撞过来了,走两步,又一股韭菜花儿和酱豆腐的余味儿一飘而过、似有又无。就两个字:纯正。

涮的肉有手切鲜肉、机器切的冻肉,传统的白菜豆腐粉丝,糖蒜、炸火烧、爆肚肯定都有,都放心吃没问题。要是想吃个虾滑八爪鱼唔得也有。其他再新奇的不“北京”的就没了哈。

逛个陶然亭公园,顺便“窑台”一下,挺好的。

东直门簋街有个“裕德孚老北京涮羊肉”,簋街历经数年改造升级,这家店么,就显得又小又破。但是!这是一个特别讲究的店——家传手艺——刀功了得。

祖孙二人均以刀功为特色,如果到的早,比如下午5点到的话,会遇到此店的老板在门口迎客,瘦瘦的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一会不见了,那是人家去后厨切肉去了。

毕竟涮羊肉,传统炭火黄铜锅子一启,清汤锅底,比的就是刀功啦!刀功直接决定口感,从选肉到下刀方向、层次,一点儿马虎不得。鲜切羊肉跟机器切的相比,个中滋味,尝过才知道。更何况,有些精选部位,一整只羊,就那么一点儿,更得精心着不是。

菜单就一张纸,手切鲜肉4种:大三岔、小三岔、黄瓜条、磨档。不用管究竟是羊的哪个部位,横竖买了也处理不了,来吃就好了。对了,这儿还有手擀面。

旧宫的“京门老爆三”,肉质还挺好的,另外很多的老北京小吃。什么麻豆腐啊、豆汁啊、芥末墩儿啊,都有。另外还有炙子烤肉。

这个店综合水平很好,装修气派,包间儿多,并且都以老北京的城门和地名命名。铜锅子锃亮,桌布雪白,要是请客的话,这里绝对拿得出手。

前门的“宣武小院涮肉”,火的一塌糊涂的店,位于前门大栅栏,肉质鲜美,物美价廉,逛完北京坊和大栅栏的火锅首选之地。

但是不知为何,那铜锅子的火巨旺,锅里的水沸腾到难以理解。倒是熟的更快了。可依然不敌慕名而来的食客的热情,饭点儿去可以排上两个小时。

大概齐吧,今天先说这四家儿。主要我有点儿写不下去了,又饿又馋。

涮羊肉就是这么让人惦记的东西,每隔一阵子,它就会从心里冒出来。兹那冒着热气的黄铜锅子,在脑中一闪而过,我便了然。

我爸说的对:别瞎捯饬,不能亏嘴。

(本文作者:米花的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