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耐药分析,一线药耐药率低,药物安全性更重要:

原标题: 慢性乙肝耐药分析,一线药耐药率低,药物安全性更重要

慢性乙肝因为担心耐药或对耐药后处理方法不甚了解,往往容易进入过度担忧误区。乙肝抗病毒治疗是长期过程,而以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代表的核苷类药物(NAs),更具有长效使用耐药发生率低特点。

慢性乙肝耐药分析,一线药耐药率低,药物安全性更重要

因此,人们应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慢性乙肝耐药已经不是当前医药学的治疗难点。同时,即便已使用的是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出现耐药,也不必担心,至少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估一定是有保证的,这才会广泛的应用于成人慢性乙肝治疗。

许多慢性乙肝患者(CHB)对拉米夫定(LAM)的印象根深蒂固,以至于对其他核苷类药物(NAs)也产生较多耐药发生率的担忧。小番健康提醒,这需要介绍一下关于拉米夫定的药物发展史。拉米夫定是目前国内上市最久的抗病毒药物,使用范围也最广,还包括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

它们都属于口服抗病毒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它们也已经被临床试验证实,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拉米夫定(LAM)起效很快,同时经过广泛临床,说明其药物具有更高安全性评估。相比拉米夫定耐药,药物对人体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即便发生拉米夫定耐药,也还有其他不同耐药位点的核苷类药物。

当前,关于乙肝新药研发方向,主要是朝着减少长期使用核苷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减少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减少慢性乙肝朝着肝硬化、肝癌发生。所以,慢性乙肝过度担心抗病毒治疗耐药是一个误区,原则上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才是对症治疗慢性乙肝。

指南中多次提及,要重视初始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初始治疗重在选药,而选药方向要以低耐药、强效抑制病毒为首要考量。以上这些核苷类药物研发之初,也都经过对人体安全性评估,规范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如符合转氨酶复常、血清HBV-DNA阴转、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之后,才基本达到有限疗程终点。

因此,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重在坚持,坚持之初选择用药相当关键,原则上长期使用核苷类药物能够更持久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降低慢性乙肝进展到肝硬化、肝癌发生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