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 | 惊心动魄 海拔四千米的“子宫保卫战”

原标题:援藏日记 | 惊心动魄 海拔四千米的“子宫保卫战”

前言

“组团式”援藏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自2015年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兄弟医院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医疗帮扶。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人民医院人”书写了一篇篇感人的生命故事——

2019年12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周敬伟医生如往前一样开启一天的忙碌。

一个熟悉的年轻脸庞出现在眼前。

“卓玛!”周敬伟医生惊喜说道。

“周医生,我是来感谢您的!我恢复得特别好!感谢北京来的‘安吉拉’(藏语“医生”),神永远保佑你们!”。

藏族女孩卓玛以藏族最尊贵的礼节,向周敬伟医生献上洁白的哈达,并送上锦旗。

然而就在两周前,同样的年轻面庞,却笼罩着死亡的阴影,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仍历历在目——

与死神的博弈拉开序幕

时间推回到2019年12月5日,周四,阳光明媚的一天。

中午十二点,援藏专家周敬伟医生带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刚刚完成大查房,走廊上遇见了一群步履匆匆、神态焦急的身影。

其中有一位身穿外院白大衣的男医生看见周敬伟副主任医师急忙说道:

“医生,我们是外院的,这个病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了!快想想办法啊!”

周敬伟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病人叫卓玛,23岁,初产妇,怀孕26周多,14小时前突发腹痛,初步检查发现已经是胎死宫内,病人出现板状腹。

作为产科专业医师,周敬伟医师立刻判断,病人是胎盘早剥导致的胎死宫内,目前已经出现严重的DIC。

让产科大夫闻之色变的DIC,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名孕妇因胎死宫内胎盘坏死产生的外源性的凝血因子,进入母体血管中,启动凝血程序使抗凝血物质大量消耗,从而可能继发难治性的大出血,严重DIC病人的子宫出血会像泄洪一样,无法止住,生命危在旦夕。

周敬伟 医生立即指挥各级医师分头联系麻醉科、输血科、ICU、检验科、医务处等相关科室,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

时间就是生命, 一场与死神的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只要有一丝希望,决不轻言放弃

周敬伟 医生第一时间进入麻醉科,一边更换手术衣一边和麻醉医师交流患者情况,中心静脉通路迅速建立。

卓玛此时心率已经达到140次/分,血压85/49mmHg,出现大量失血的表现。

“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把胎儿取出,然后尽可能的止血,尽快纠正凝血功能。如果凝血能及时纠正,我们一切就都还有希望。” 周敬伟医生跟产科副主任米玛沟通患者病情。

米玛副主任非常同意,但是面露难色地说:“周老师,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的凝血状况,能保住产妇的生命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子宫想要保留可能很难了。”

周敬伟 医生心中当然也知道保留子宫的难处,但是对于23岁的初产妇来说,没了子宫,这辈子都失去了抚育下一代的可能。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决不能轻易放弃!

手术室里人来人往,紧张地忙碌着,所有人的心都紧绷着,都在心底盼望奇迹能够降临。

在场医生倒吸一口冷气

手术开始了,周敬伟 医生果断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打开腹腔后,发现患者子宫宫体三分之二以上部位呈深紫蓝色,胎盘卒中严重。

虽然和预料的一样严重,但让在场医生倒吸一口冷气。

周敬伟 医生切开子宫迅速取出死胎,但患者子宫收缩严重欠佳,出血根本止不住。

“必须想尽办法减少出血,给输入各种血制品改善DIC赢得时间!”

周敬伟使用各种宫缩剂,用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大纱垫填塞宫腔,紧紧抱紧子宫加压,暂时控制出血。

凝血酶原复合物输注完毕!

纤维蛋白原输注完毕!

第一袋血浆输注完毕!

第二袋血浆输注完毕!

第三袋血浆输注完毕!

……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周敬伟双手依然紧紧的抱着子宫加压。

由于手术时间长以及紧急抢救时的应激反应,加上高原缺氧,周敬伟这个时候已经气喘连连,说话断断续续。

米玛副主任劝道:“周老师,要不然您下台吸氧休息一会!”

“没事,再坚持一会,马上就看到希望了!”周敬伟执着地等待患者凝血恢复的一刻。

一定要保留当母亲的权利

当第五袋血浆输注完毕后,周敬伟欣喜地发现,虽然子宫收缩仍然很差,但是在切口周围看到了一点点的凝血块。

她果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结扎动脉后,子宫收缩仍欠佳,像布口袋一样软塌塌没弹性。

这样的子宫是切还是留?

“为了让卓玛不丧失当母亲的权利,即使有一线希望也要保留!”

打定主意,周敬伟行子宫背带式缝合,用热盐水纱布敷于子宫表面。

2个多小时过去了,周敬伟 医生不断的用温盐水纱布湿敷子宫,肌注及点滴缩宫素,输血浆和红细胞悬液。

经过长时间的手术, 周敬伟出现了高原反应,喘得越来越厉害,只好戴上鼻导管吸氧继续手术。

虽然自己也很难受,但她所有注意力始终在病人身上,不断的观察患者子宫收缩及颜色情况。

终于,病人的子宫颜色由之前的深紫蓝色不断变浅逐渐转向红色,子宫收缩逐渐加强,同时出血可见凝血块。

周敬伟医生终于松口气,露出欣慰的笑容。

米玛副主任由衷地说:“周老师,这么严重的DIC,还能保留子宫的,这是第一例!我替家属感谢您!”

手术台下依然如履薄冰

经过手术室里5个多小时的抢救,在生死线上徘徊的病人终于被拉了回来。

患者虽然生命保住,子宫保留,但接下来的24小时至关重要。

是否会发生严重的产后出血,是否需要再次进手术室切除子宫,是否会发生严重的产褥期感染,一切未知。

周敬伟顾不上身体的劳累,与患者家属介绍抢救情况并交待病情。

患者的丈夫,堂堂七尺男儿忍不住潸然泪下,他握着医生的手不停地说,“安吉拉,谢谢你救我的爱人!你们一定要救救她……”

周敬伟医生回到休息室,却没有停下来休息片刻,她拿起手机,把病人的情况和化验单发给了她的大后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与医院产科主任张晓红共同探讨抢救方案、后续病人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策。

ICU主任深知这个病人危重程度,对周敬伟说:“如果不是遇上你,这个病人估计命都没了!”

周敬伟医生笑笑说:“是咱们这个团队的努力挽救了她,一个人哪有这么大本事?”

等忙碌完这一切,天已经黑了。

此时的卓玛,凝血功能基本纠正,腹腔引流液颜色呈浆液性且引流不多。

周敬伟反复交待值班医生注意事项:“但凡有问题随时打电话叫我,我随时赶来!”

这一刻是医生的“高光时刻”

卓玛在ICU住院观察两天,恢复非常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快乐淳朴的笑容回到这个年轻姑娘的脸上,卓玛拉着周敬伟医生感激的说:“安吉拉,如果不是遇到你,我这辈子就完了!”

卓玛恢复的比想象中还要好,没有感染,没有并发症,如期出院。

出院几天后,卓玛带着哈达和锦旗来感谢她的救命恩人。

周敬伟也发自内心的开心, 这一刻是医生的“高光时刻”。

而这“高光时刻”,是医生、患者和家属彼此信任携手努力获得的。

周敬伟医生很快又投入新一轮护佑生命的紧张工作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队专家将爱和医术带到雪域高原,为了更多西藏百姓脸上的笑容,为了继续在这片雪域高原留下更多的“高光时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后五批34名援藏专家克服高原的恶劣气候及环境,在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基础之上,制订帮扶计划,无保留地传授各个领域的特色技术与先进经验,搭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优势学科的沟通桥梁与交流平台,实实在在地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医疗质量到技术水平等各方面进行帮扶。

供稿 | 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整理 | 曦瑞、余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