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6岁女儿独自在家,全家外出旅游!百万大V妈妈:这是我的教育方式!:

原标题:留6岁女儿独自在家,全家外出旅游!百万大V妈妈:这是我的教育方式!

2019年最后1天,本想着要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但却被一条微博破坏了心情。

坐拥150多万粉丝的知名育儿博主 @粥悦悦,就因为自己6岁的二女儿没能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作业,就被惩罚一个人在家独处了十几个小时。

而这个博主和爱人,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去游乐园游玩了!

如果不是孩子因为害怕而苦苦哀求,可能这个时间会更长!

(上下滑动查看 全文)

从这篇文字中,不难看出这位妈妈的得意之情。

一方面她也觉得自己“一箭三雕”的手段甚是高明,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向她的粉丝们炫耀:你们看,我的孩子们多听话!

她越是这样,就越是让人气愤!

首先,她在文字中提到,通过家庭会议来对孩子提出要求。 这种家庭会议算什么会议?

既然说是“家庭会议”,就应该让每个家庭成员各抒己见,通过谈话来达成共识,而不是单纯的发号施令。

你今天写完多少数学题,写不完不许吃饭;你明天开始不许看动画片不许超过20分钟,否则以后再也不许看了。

听起来像是给了孩子选择,做或者不做,但其实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服从”这一条路。

其次,她多次对于孩子的“求救”视若无睹。

“她哭哭啼啼抱着我大腿,请求我带上她。”

“饿了就泡粉丝吃,累了就睡沙发上。中途还跟我打电话,说粉丝泡了很久都是生的。”

“晚上,小米电话,说害怕一个人在家。”

这每一个字里,都能看到孩子无助和恐惧的表情。

她才6岁,还是个女孩子。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家中,从一早一直待到了半夜十二点半。

终于,她的爸爸开车回到家中陪她。不过并不是因为担心她,而是因为她完成了妈妈提出“双倍学习任务”的要求!

经历了一天的独处之后,爸爸是回来了, 但是孩子心底里的恐惧和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失。

我不知道一个妈妈到底有多狠心,才能做到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不说孩子有多怕黑、怕独处,难道她就不担心孩子一不小心伤到自己?

让孩子自己泡粉丝如果烫到怎么办?孩子没人看着,如果自己玩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怎么办?如果发生了更危险的情况,比如用电、用火出现了问题,谁能救得了她?

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是父母们根本无法承受的。

最后,她的这些惩罚方式,除了能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虚荣心,还有什么作用?

她写道:

你可以想象,全家外出,一个6岁的孩子,一个人被留在家里的抓狂模样。

这不就是利用孩子的恐惧,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吗?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新修订草案中,就有一条规定是: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

而如果是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这种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里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一种违法行为,属于“ 虐待儿童” (child abuse)。

一旦被发现,孩子的父母很可能面临被起诉和监禁的风险!

况且她的这种惩戒的手段,根本没办法让孩子因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改正,只能逼迫孩子,让孩子因为对权威的恐惧而屈服。

一个成年人,长时间处于自己恐惧的环境中都会崩溃,更不要说是一个孩子了。

不知道这位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小时候惧怕她,是因为自己的力量太过于薄弱,只能逆来顺受。

等到她们长大了,你确定你的话还能管用吗?就真的不怕逼得孩子丧失理智,对你加以报复?

美国作家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

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问题在于成年人不了解惩罚的长期效果。

受到惩罚的孩子不可能会想:“哦,谢谢你,这对我太有帮助了,我几乎等不及让你帮我解决所有问题了。”相反,他们想的是反叛(只要逮到机会),或者以严重的丧失自我为代价而屈从。

如果孩子做的不好,惩罚她可以。因为大人做错了事也会付出代价,孩子自然也要一视同仁。

但是一定不要为了惩罚而惩罚,否则只会起到反作用。

比如今天你答应了孩子,如果他上午把作业做完,下午就陪他去吃肯德基。

但是孩子因为贪玩,没有做好。这个时候你可以为了惩罚他不带他出去吃肯德基,也可以不让他出门。但是不能让他一个人这样,而是你陪着他一起留在家里。

你可以告诉他:

“我们说好的,做好作业才可以出去吃肯德基。虽然我也真的很想吃,但是因为你没有兑现你的承诺,很可惜,我们都没得吃了,只能等下次了。”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意识到:

原来我的妈妈不是吓我,我没做好就真的不带我出去吃好吃的了。而且还因为我的原因,连累了妈妈不能吃,下次一定不这样了。

惩罚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感受到痛苦,而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这样才能保证在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一种父母很喜欢把 “我是你爸爸/妈妈,你得听我的”这种话挂在嘴边,时不时来“敲打”一下自己的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

这类父母有一个统称,叫做“专制型父母”。

美国心理学专家乔尼丝·韦布曾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专制型父母”:

“并非所有专制型父母都有虐待倾向,然而我要冒昧地指出,所有专制型父母都是充满情感忽视的。”

这种父母美其名曰是爱孩子,为了孩子好。却不顾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孩子一旦有所反抗,就会受到责骂,甚至皮肉之苦。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好的了吗?

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安、焦虑、恐惧和无助。

有的父母会说:你看,我的孩子多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多亏了我们对他严加看管,孩子就是得这样对待才行。

他努力学习,你以为是因为你的严加管教,其实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加速远离你的控制。

曾经就有一名北大留学生写万字长信,来控诉父母对他多年以来的 “控制”

王猛(化名)从小成绩就出类拔萃,高考时成为了当地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生物专业录取,后又考入了美国名牌大学的研究院。

但就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在离家之后12年春节未归、拉黑父母6年!

而下面这封信,希望给已是或即将为人父母的一些参考。

信中提到,她的母亲很强势,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他的事。

小学时他所在的班里组织节目彩排,老师要求大家穿短裤参加,但是他的母亲偏偏让他穿长裤,为此他还受到了老师的责备。

他努力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本以为逃脱了父母的控制,但在离家前,却被父母要求,和北京的大姨取得联系,让她多照顾一下自己。

这种如影随形的监视,让王猛越来越绝望。最近的十年,王猛只因要用户口本而回过家一次,否则他可能一次都不想回到这个家。

而当王猛的父母接受采访时,却一直坚称:管他是因为爱他!

如果不是他们的培养,孩子怎么可能有现在的成绩。

我们不否定这种“专制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一些出色的地方,比如更听话,更愿意遵守规则,执行力更强。

但是,他们缺失的东西更多。

不敢挑战权威、缺乏创新能力、不敢承担责任、不愿相信他人……

甚者,不知道如何去社交、如何去爱别人。

因为父母除了命令和执行,从来没有教过他们其他的东西。

为人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也是个活生生的人,不应该成为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

千万别以爱为名,去控制自己的孩子。

▍作者:刘白

重要通知

1月份暂停审稿

1月份暂停审稿

1月份暂停审稿

由于年末整理工作,以及个人原因(当然就是放假咯),故《教育百师通》暂停审稿,即日起再收到的稿件均不予回复,2月1日起百师君会统一审稿,请投稿的粉丝耐心等待~

最后,谢谢各位的支持,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面包爱情双丰收!手动笔芯(biu~)

资料大礼包

福利到!中小学1-9年级资料大礼包↓

1-9年级各科 电子课本、配套同步 练习题、名师讲解 视频课外资料、趣味动脑最全汇总……

预习巩固双管齐下

孩子成绩快速提升就靠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