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糖尿病人的励志故事,其实,你才是最好的医生】

原标题:一个糖尿病人的励志故事,其实,你才是最好的医生

一个糖尿病人的励志故事,其实,你才是最好的医生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有一天上午门诊,一个朋友过来就诊,说起了他惊险、惭愧的事。

这位朋友40出头,患2型糖尿病1年,口服二甲双胍维持治疗,平时血糖控制得还不错。

他有一大爱好,就是经常喝酒,这不前晚和几个朋友聚会, 他喝了半斤高度白酒加N瓶啤酒,没吃主食。昨天早晨8点起床后 突然头晕、心慌、恶心、无力、出虚汗,感觉要摔倒,马上让他老婆给他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朋友一听当即让他赶紧吃糖。他吃下两块糖和一些东西后,心慌、手抖、出虚汗等症状很快消失,情况好转。

他的这位朋友是个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健康知识,而且非常了解他,知道他这是低血糖发作,所以指导他及时处理,未发生严重后果。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只要大脑工作,就离不开葡萄糖,相比其他器官,大脑对葡萄糖更依赖。也因此 一旦发生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也就更大,长时间低血糖还会引起大脑永久性损害,尤其是老年人,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还要大。

人体内糖的来源,一方面来自于食物中的糖;另一方面来自于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脂肪可以变成糖,这个过程叫糖异生。正常情况下,人体将多余的糖变成“糖原”储存在肝脏中,称肝糖原,一旦需要,肝糖原就分解成糖被人体利用。

大量饮酒能抑制糖异生,也抑制肝糖原分解,所以酒后容易发生低血糖。生活中有一些人和我的这位朋友一样,经常喝酒不吃主食,所以也经常出现酒后低血糖,有些人酒后,眼发黑,心发慌,出虚汗,手筛糠,也许是低血糖发作了。

二甲双胍是最常用的降糖药,和其他降糖药不同,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二甲双胍减少糖的吸收,抑制糖异生,和酒精共同作用导致了的低血糖的发生。

健康提醒:尽量少喝酒,喝酒吃主食。"

过了一个多月,这位朋友又来看我的门诊。

他明显变瘦了,原来的大肚子也不见了。而且比体型变化更大的是他的精神面貌:面带微笑,精神抖擞,充满活力,似乎变年轻了。不像原来,每次见他都跟在受难似的。

他说,上次低血糖发生后,他真的怕了,开始“痛改前非”。 戒了酒,不再乱吃,不再熬夜,到点就睡。每天连走带跑一万米,到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体重降了10公斤,原来最瘦的裤子现在都穿着肥。更可喜的是,降压药、降糖药已经停了10天了,目前血压、血糖都正常。

他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他说他的病完全是自己ZUO的。他性格豪爽,好交朋友,加上工作关系,每天都在外面饮酒吃喝。为此,老婆闹、家人劝,但都无济于事。结果年纪不大身体肥胖,腆着个肚子一活动就喘,不到40岁就出现了高血压,糖尿病。

以前,他每次见我都求我给他好好治治,可给他开的药他并没有规律的使用,疗效自然也不好。幸亏上次的低血糖让他警醒了,否则任病情发展下去还不定出现什么并发症呢。

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俗称三高)有相似的发病原因,就是 遗传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酒、肥胖、少动、高热量饮食、晚睡等。

对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就是用非药物或者药物的方法,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长期控制达标,避免出现并发症,就是最好的治疗措施。

遗传改变不了,但是,生活方式可以改变!

生活方式如果也改变不了,或者单纯改变生活方式仍不能将指标控制达标,那就坚持服用药物。

可一些人出现“三高”以后,既不改变生活方式,也不用药治疗,这样的人估计要受到并发症的惩罚。

也有许多人,患“三高”后到处寻医问药,多贵重的药都舍得买,但就是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丁点都不想改变。这种重药物而忽视生活方式调整的做法,有时候再好的药也不一定达到好效果。

有一个故事,也许对疾病的治疗有启发。

苏东坡与好友佛印法师有一天来到一座庙中,佛印立即参拜观音。苏东坡问他,你持佛珠在干什么?佛印答,念菩萨。苏又问,那菩萨持佛珠又在念谁?佛印答,仍念菩萨。苏问其详,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

是啊,求人不如求己!治疗疾病也是如此。

对慢性病而言,疾病管理与治疗同等重要,医患互动、患者积极参与非常重要。

其实,你才是最好的医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