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跟他们玩",教会孩子合群的能力,比教他打招呼强多了:

原标题:"我不想跟他们玩",教会孩子合群的能力,比教他打招呼强多了

春节将至,不知道你们记忆中的春节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记忆呢?

而让我童年记忆尤深的就是每逢佳节走亲访友。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了。"这是你大姑妈""这是你王阿姨""你这孩子怎么不喊人?"

……不管是出门访友,还是有贵客上门似乎所有的家长都热衷于让孩子及时主动打招呼,一旦孩子不乐意时,也时常会被冠上各种名头"怕生"、"不懂事"……等等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打招呼的都是由于孩子对客人的陌生,和没有做好及心理准备,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告知孩子做客或者访客到来的准备,基本上孩子都能够很好地调节好。

有的孩子,的确是胆子小,他们宁愿缩到自己的安全区,也不愿意与人接触,甚至是同龄人,"我不想跟他们玩了"其实更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群体生活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当我们的孩子能够很好的融入到集体当中,就意味着孩子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家长不用太过于担心。

而当孩子拒绝时,家长就要着重去了解孩子不合群背后的原因了。

一、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原因

大多数不合群的孩子其实身上都有些许的不足,例如身体的缺陷让孩子缺乏信心,自卑让他恐惧其他健全的孩子。由于性格原因遭到排斥,导致孩子不愿意进行集体生活……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孩子内心的不安没有得到安抚。

2.家庭教育的影响

事事包办的父母,很有可能将孩子引入不合群的怪圈,当孩子习惯了家长要求再打招呼,很可能下次见面他也不会主动打招呼。

当孩子形成了事事以父母为主后,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圈之后,孩子失去了判断,不是"不愿"合群,而是不会"合群"。

3.先天因素

比如一群孩子在游乐区玩得不亦乐乎时,只有自家的孩子在一旁呆坐,这个就是孩子他先天方面的一些原因。

他从小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从小就不合群,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往往在不少家长看来,这是孩子天生的性格,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可怕的就是家长如此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会耽误孩子成长,甚至错失了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时期。因为在先天的不合群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孩子我们称之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这一部分孩子,是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不足,孩子的内心里又非常的想去跟小朋友去玩,但是往往一到集体当中他就被隔离出去了。

这个隔离并不是大家有意的排挤,而是他在这个群体交往的时候,小朋友玩耍的很多语言、表情他是理解不了的。

也许先天疾病的因素,也许我们不能帮助到孩子解决,但及时地发现,才能为孩子找到专业的解决方案。

而除去之部分孩子,还有不少由于后天因素造成不合群的孩子需要家长关注,及时解决,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重回"集体,那么家长首先就应该充分了解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的"社恐"。

二、不合群孩子背后的父母

1.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有些父母每天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关心,还有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成了"异乡"的留守儿童。

长时间没有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身心都是没有安全感的,性格也会有所压抑。当他们与其他的孩子在一起时。

特别是那些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内心的不安会扩大,久而久知,孩子就会选择疏远,因而表现出"不和群"。

所以父母不管平时多么忙,但应该抽出一定时间听听孩子想给自己表现的情绪,毕竟陪伴是育儿路上一门不可缺乏的课程。

2.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的人,身上有着独特的光芒,孩子自信心得建立首先是来源于父母,当家庭教育不能为孩子的努力提出肯定和鼓励时,孩子慢慢会变得自卑、沉默,而自卑心理一旦产生,远离人群就是孩子的保护壳。

所以作为父母鼓励才是最有力量的,父母对孩子要多一点宽容和鼓励,这样才会让孩子开朗乐观。

3.过多地将孩子禁锢在固定的环境

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中,有所恐惧怕生是必然的,而当家长习惯性将孩子"关"在家里,时间长了即使带孩子出门,他们也难以融入。

所以家长要适当地给孩子创造不同的环境,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有所改善。

在外边和别的孩子玩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过多的"干预",让孩子自主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动物园、小区小型活动场地或者是游乐场,让孩子和其他的朋友一起玩(排队滑滑梯等),而不是家长教着他怎么玩。

社会的分工合作意味着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去与不同人打交道,而我们的孩子有一天也会步入这一阶段,而合群与否,在我看来就是在保有自我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协调其他关系,而不是丧失自我地去无条件附和别人。

表达自身的想法不一定就是不合群,而随波逐流也不代表着合群。

所以家长,在教育我们孩子合群的同时,让孩子保有个性也是极为重要的。

合群是个性保留的交流而不是妥协,这种个性,不是特立独行的一意孤行,而是不委曲求全地协调,有技巧地交流和表达,矛盾时也能用合适的解方式。

过程中,即使有让步,也有争取过。

一个再优秀的孩子,如果没有正常的沟通能力,只有优秀的成绩,是无法在社会上生活立足。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多陪伴孩子,多观察、多倾听、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及时发现我们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我相信每个家庭都可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装载今日头条“妈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