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手记丨探索“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家长感言

原标题:家长手记丨探索“十万个为什么”

《探索“十万个为什么”》

儿子虎头虎脑,聪明可爱,就是太淘气。太太洗衣服,他会一个箭步冲到水池旁,大打水仗,常常淋得太太成落汤鸡;我做饭时,他会跑过来添乱,又是抢勺又是拎菜刀,吓得我魂飞魄散、直冒冷汗,他却笑嘻嘻地说:“爸爸是大当家,我是小当家。”后来太太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奖励。

当儿子再淘气时,告诉他:“如果你安静地待上一会儿,就给你一个可口的蛋挞。”

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一刻钟过去了,儿子还乖乖地在椅子上坐着呢。

四五岁的孩子,心里藏着十万个为什么,总是向大人问这问那。我的回答方式,就是与他一起探索,由他自己去找出答案。

那天,经过公园门口,正好有人兜售蚕宝宝。儿子看到了,便缠着我问:“妈妈,蚕是怎么吃桑叶的?怎么吐丝结茧的?又是怎么从虫子变成飞蛾的呢?”

既然孩子如此好奇,我便说:“咱们买几条蚕宝宝回家养着。由你自己观察,让蚕宝宝来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好不好?”儿子拍手叫好。

蚕宝宝领养回家后,我把照顾蚕宝宝的光荣任务完全交给了儿子,他每天过得非常充实。只要他在家,一旦发现桑叶被吃光了,就赶紧取新的放进盒子里,然后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着蚕宝宝吃桑叶。由此,他的第一个问题有了答案。

十几天后的一个清早,儿子忽然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啊,蚕宝宝是不是在吐丝啊?”我走近一看,果然,纸盒里最大的一条蚕宝宝,不知何时在角落里搭起了网,而且它还在继续一点点地吐着丝。儿子认真地观察着蚕宝宝吐丝。

隔天,他便见到了一个完整的茧,那条蚕宝宝不见了,儿子悄悄地对我说:“嘘,妈妈,小点声!那条蚕宝宝钻进茧里睡觉了。”他不再问我蚕是怎么吐丝结茧的,我知道,他的心里已有了答案。

又过了些天,儿子再次尖叫起来:“妈妈,妈妈,蚕变成飞蛾,从茧里面钻出来了。”我一看,茧的一端破了个洞,旁边有一只白色的小蛾。这只小飞蛾,替我回答了儿子的第三个问题。

儿子赶紧从篮子里取来最大的一片桑叶,给飞蛾吃,可是它却一动也不动。他有点惊讶:“妈妈,你知道吗?蚕吃桑叶,但是它变成飞蛾后就不再吃桑叶了。”我听后,心里有些窃喜,儿子在实践中,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还有了新的发现。

不久后的一天,儿子再次跑过来告诉我:“妈妈,快来看,飞蛾产卵了。”果真,我见到了一堆油菜籽似的蚕卵。再后来,儿子闷闷不乐:“妈妈,飞蛾产完卵,怎么死了啊?”我告诉他:“这就是母爱的伟大。她虽然死了,但她把蚕宝宝留在了世上,这是生命的延续。”这句话,我不知道儿子听懂了多少。他不忍心把那只死去的飞蛾处理掉,便让它一直守在那些蚕卵的旁边。

那天晚上睡前,他忽然抱住我:“妈妈,我特别特别爱你!”那一刻,泪水在我眼里打转。

后来有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儿子,他的老师兴奋地对我说:“你家孩子知道的东西可真多啊!今天下午,我们班有个讲故事活动,他讲了蚕的故事。把蚕怎么吃桑叶、怎么结茧,又是怎么变成飞蛾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了。讲得非常准确形象。”我告诉老师,其实这些原本是儿子的问题,只是后来,他自己在蚕宝宝身上找到了答案。

好奇心,在孩童阶段尤其明显,也尤为可贵。我们做家长的要懂得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探索的开始。当孩子开始问为什么时,家长即使有现成的答案,也不要图省事敷衍了事,而是应该和他一起探索,因为他亲身经历的东西,远比你告诉他的答案,要丰满形象得多。

图文编辑/周珊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父母孩子》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