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知道清华北大 刚出生就进“清华北大”:父母的“起跑线焦虑”该如何停止

原标题:刚出生就进“清华北大”:父母的“起跑线焦虑”该如何停止

起跑线焦虑,一直未曾停过。

之前,在网上爆出香港幼升小,家长为让孩子能有好的开始,能有多拼,要“赢在子宫里”,要“赢在射精前”。前几天,在重庆忠县的一家医院,也出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

为了博个好彩头,刚出生的宝宝的病房全部以高校冠名。311,清华大学,15-16床;306,南开大学,01-03床;304,浙江大学,04-05床……

好似住进这些病房,就和这些被贴名的大学只有一步之遥一样。网友直呼:高校毕业后还得奋斗,不如一步到位,取名叫“首富产房”“企业家产房”好了。

刚出生的新生儿,家长有美好的希望寄托,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利用大家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做一些无用的东西,除了再次助长焦虑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想要孩子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不是靠走形式就能达到,而是要靠这些。

1

记得在《武林外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白眉教小贝学画:

白眉问湘玉: “你说为啥要让娃学画?”

湘玉回答:“为了让她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白眉又问:“那起跑线在哪?目的地又在哪呢?”

湘玉随意的答:“我怎么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嘛!”

白眉又问:“既然都没有目的地,那设置起跑线有什么意义?叫娃学东西可以,但首先要搞清楚为啥学,为了兴趣,陶冶情操,那值得鼓励;如果是为了虚荣,为了和别人比,那还不如不学呢。”

我们常常鼓励年幼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在精心培育下,最好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似乎只有达到优秀,未来才能拥有想象中的成功。

很多时候,这些做法只不过是在人云亦云,究竟起跑线的意义在哪里,对未来又有多大的影响,这是一件不可预估的事情。

现在社会育儿焦虑肆意蔓延,让很多家长涉事其中,当焦虑已经让我们忘记养育孩子的美好,可能作为父母,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减少焦虑,而不是加剧焦虑。

放下焦虑,看到孩子原本的模样,教育起来才能够更贴合孩子本身。

2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

我们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

教育一个孩子,可以先设想一下希望他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会考试的人?一个听话的人?还是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灵性的人。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会选择第三种,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把孩子培养成前两种的路上。

这让我想起前些天的一个傍晚,我抱女儿在楼下乘凉,隔壁楼的一个妈妈拉着孩子过来和我们拉家常。从她的话语中得知,她儿子现在3岁,刚上幼儿园没多久。

因为幼儿园老师的一句话:孩子现在连10个数都不会数,她立刻给孩子报了三个补习班,数学、画画和书法。孩子每天幼儿园放学后,立即要到补习班上课,每天都要去。

无疑,老师的这句话加重了这位妈妈的焦虑。在育儿焦虑常见的今天,我们焦虑的来源太多,不经意间,就会被它们所影响。

越是在这种环境下,越是要冷静的想清楚教育孩子的方向。

3

在记录片《教育能改变吗》中,提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完善人格。而现实却显示,教育已经全盘竞技化了,就像这家医院以“XX大学”所做的目标导向。

如果以高考作为结果导向,向前推,现在焦虑早已蔓延到幼儿园,甚至涉及新出生的婴儿。如果教育是一场马拉松,终点又在哪里?

别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孩子的根本,是育人,而不是把孩子推入焦虑的漩涡。

想要把孩子教育好,这基础的3点要做好:

  • 了解孩子的天性

以快乐为导向的孩子,保护他的天性,就是保护快乐涌出的源泉。

天性是一个孩子最本真的面目,如果天性被保护的得很好,孩子生命的潜能就可以喷涌而发。

他的每一颦一笑,都是发自内心的;他可以用尽全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生命的状态是舒展的,饱满的。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 家庭教育要做的好

在《教育能改变吗》中,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博士刘海红说:

0~6岁的孩子,在这个发展阶段,他们就像一颗种子一样,要细心的,慢慢的,去培养他的根系的部分,如果根系不能结结实实的扎在地上的话,对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而孩子所需要的这一切,很大部分需要父母多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用耐心和细心辛勤培育孩子。

如果在年幼的时候把根基打好,未来成长中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有自行矫正的就会。

  • 远离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

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说,我们的超前教育,离开了学生的承受度,加重了孩子的负担。教育的哪一个部分得到了特别的发展,一定意味着,牺牲孩子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

一句赢在起跑线,已让很多家长为之焦虑,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孩子的书包从单肩,到双肩,再到拉杆书包;课业负担也随之加重。

逐渐远离这些信息,可以更客观的看待孩子的成长,关注他需要鼓励的能力,需要改正的缺点,需要拓展的潜能。

一旦离开,就不再会被太多东西所绑架,教育孩子慢慢的成为轻松的事情,也是可以一起享受的过程。

4

对孩子来说,真正的高起点或许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家长的陪伴和爱。

在一次飞天奖的颁奖典礼上,孙俪获得优秀女演员奖,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说道,我特别想说的是,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拍戏了……

在两个孩子的成长中,孙俪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陪伴,让我们看到了等等和小花都是安全感十足的孩子。

有好的安全感,为孩子未来一生的幸福,奠定很好的基础。

在《爸爸去哪儿》亲子节目中,也有康康等小朋友说出对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抽空多陪陪自己。

在孩子的眼里,物质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温暖他的心,只有长久以来的温情陪伴,才能让他感觉自己是被爱的,获得真正的快乐。

只有从小被给予满足的爱,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把爱分享给别人,获得无限的幸福。多少物质,都不能填补缺爱的空洞。

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在人生赢,就放下手机,抽出时间,多多的给爱和陪伴吧!再多正确的爱,都不会把孩子惯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