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日本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强烈对比:培养一个精英,家庭因素有多大?

原标题:日本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强烈对比:培养一个精英,家庭因素有多大?

一位在日本生活的网红博主,上传了自己拍摄的关于日本的视频。

她分别去了日本的富人区麻布十番,和贫民窟寿町,富人区与贫民区的巨大差异通过这位博主的镜头展露无遗。

富人区麻布十番,这里有著名繁华的商业街。

周围的人穿戴整齐时尚,随处可见欧美面孔的妈妈,推着婴儿车的小孩。

居民多住在宽敞明亮的小别墅和平房。学生们上的是学费昂贵的国际学校。

周末父母会带着孩子在足球场、网球场运动。

学生文明讲礼貌,父母彬彬有礼。

而贫民窟寿町呢?

冷清的街道几乎没有年轻人,全是步履蹒跚的老人。

街道廉价饮料的自动售货机随处可见,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老旧的款式,

路上有随地躺着的流浪汉,他们普遍精神状态还不太好,一边呆呆的盯着你,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周围都是廉价的贫民房,房间里没有采光,堆满了垃圾。

这里没有公共基础设施,房间里狭小而又黑暗,一般没有浴室,因此在一楼设有投币式洗浴房和洗衣机。

这里的父母很少管孩子,多游荡于小赌场、麻将厅。把身上仅有的钱都放在了赌桌上。

而小孩子脱口而出的脏话,周围人也对此习以为常。

生活在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孩子,他们生活的环境条件,也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不同层级的人生。

出生在贫困家庭里的孩子,无论是眼界格局,还是未来的发展前途都没办法和生活在富人区的孩子相比。

这很残忍,但也是现实。

而父母能否培养出一个精英,家庭环境占了主要因素。

有钱人与穷人教育资源的差距,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

02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档纪录片《对看》。

该片讲述了出生在贫困深山的孩子,与北京上国际学校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聚焦于两个孩子在城乡两个不同的地方成长,却因为家庭环境的差别,一个在黑暗中窥探阳光,过完了卑微且贫困的一生;一个在光明中拥抱太阳,拥有着美好的未来。

第一个出现于画面的是农村孩子林森。

因为家中无法承担昂贵的学费,林森早早的辍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

妈妈外出打工后再也没有踏进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半步,父亲既怨恨母亲选择外出打工,又想念她。

偏执地守着这个家和几亩地,孤独地生活着。

林森每天的任务就是耕田,做家务,放牛,在院子里骑一辆面目全非的自行车是他唯一的娱乐活动。

4岁的弟弟林晶,有一次因为西红柿的皮不好剥干净,他撂挑子不想干活。

哥哥林森见状对弟弟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问及为何往死里暴打林晶,林森并未觉得自己有错:“想让他死,自己也一样,活着干什么。”

林森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坐在教室里和其它同样一样读书,而父亲却想林森去镇上汽修厂学修车。不为别的,因为修车能赚钱。

在林森的父亲看来,“读书改变命运”、“求学梦想”,都是不切实际的虚幻。

他终日酗酒,宁愿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过完卑微又贫困的一生。

最后在大火中丧生。

后来林森去了长沙学汽修,读书对他来说似乎是一场再也赶不上的列车,眼看列车上的同龄人走得越来越远,而林森因为贫穷被远远甩在身后。

而在另外一个城市,有一个女孩却和林森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六年级学生黄欣媛在与国际接轨的北京私立寄宿学校读书。

每天,黄欣媛都要穿整齐的校园制服,在明亮的课堂里学习。

在欧美国家完成教育生涯,大学进世界名校是妈妈给黄欣媛规划的人生道路。

小学毕业后,黄欣媛通过了欧美国家的小升初测试,也要即将启程去西班牙与父亲团聚,在那里开始她漫长的留学之旅。

而在未来,黄欣媛将在国外留学,接受优质的教育,未来的人生闪闪发亮。

不同的家庭条件,将这两个孩子的命运朝着不同的反方向描绘。

他们的结局其实从一出生就决定了。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很难逃出出身的烙印。

不同的家庭,决定了子女的起点。有的家庭一出生就要为生存奔波,为温饱发愁,有的则一出生就到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到达的终点。

很多原生家庭的贫穷,让父母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他们宁愿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也不愿意让孩子在教室里读书。

不读书的孩子,再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中。

03

人是环境的产物。

马克思曾说:

每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

培养一个精英,家庭因素有多大?

曾经有一段很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北大才女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的决赛演讲《寒门贵子》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关于寒门与贵子这这两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再度引发人们的讨论:“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

网上有一篇特别火的帖子叫《寒门再难出贵子》。描述了一位有着十年银行工作经验的资深HR描述了寒门子弟的无奈,用他的亲身经历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如今这个社会,寒门子弟很难再通过个人努力出人头地。

而种种社会现实似乎也印证着他的结论。

一个出生穷苦的孩子,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想要顺利逆袭,跨越人生的阶级实在是太难太难。

人们都爱听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但是在这些个别例子背后,付出的是常人根本理解不了的心酸。

“我花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寒门的无奈,有谁能懂?

很多别人眼中垂手可得的东西,自己却要拼尽全力才能得到。

这个过程太漫长太痛苦,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

2017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状元,熊轩昂,在被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

他说: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是很多外地学生完全享受不到的。也决定了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在以往的采访当中,众多状元都是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勤奋努力与天赋。而这位状元却很直截了当的表明是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把教育成功的原因认为是家庭环境与资源差异的造成。

这位状元的话直击心灵,让人难以面对现实的残忍。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49 未知天命》,片中访问了十二个在英国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七岁小孩其中有有来自孤儿院的孤儿,也有上层社会的小孩。

导演每七年回去重访那些长大了的小孩,直到2005年他们四十九岁。

纪录片证实的社会现象令人唏嘘,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04

上海一个5岁男孩的简历,给了众多网友暴击。

“我名校毕业,简历还比不上一个5岁小孩。”

这份简历是为了准备就读国际学校准备的。在这位小孩的简历中,从男孩的家庭、性格、爱好、父母的教育观、英语阅读书目等7个方面展现。

两岁就开始听并跟唱学诗,四岁半开始学钢琴,5岁已经会唱百首古诗,英文年阅读量超过500本。

平时的爱好就是玩思维游戏,做实验,研究一下重力、浮力、热胀冷缩等。

这位孩子的优秀,让很多成年人都叹为观止。

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尽管自己工作繁忙,每天雷打不动抽两个小时有效陪伴孩子。

他们不要求孩子“每门课学了就要精通”。但要确保帮他找到真正最感兴趣的事情,让人未来能机会为自己做选择。

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带他游历世界各地,足迹遍布海内外。

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成长,陪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父母,想不优秀都难。

被富养长大的孩子,身上散发着自信与勇敢,他们离优秀更近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精英中的一员。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在电视节目里已经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聪慧与优秀。

多多每年都出国,到处旅游,参加节目,见多识广。

三年级就英文畅通无阻,弹得一手好钢琴,会自己写剧本,还和何炅老师一起演过话剧。

她爱小动物,爱花花草草,爱看书。

而且还对手艺活感兴趣,会自己学做烘培,织毛衣,做手工。

全面发展的孩子总是自带光芒。

可以说多多从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父母都是娱乐圈中人,黄老师爱好下棋看书,九十年代就是研究生,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最重要的是家庭氛围好,爸爸妈妈善良的品格,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会传递给孩子。所以多多的优秀,也是必然。

富人家庭的父母都知道,人生有无限可能,绝不止读书这一项,所以他们更提倡孩子全面发展。

培养一个精英,的确家庭占了大部分因素,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日剧《女王的教室》中有一句话:

“只要还在学习,人生就有无穷的可能”。

寒门子弟也能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去实现这个可能,在概率中突围,做上帝手中的那只漏网之鱼。

人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希望,你总不能把这个世界的璀璨全部让给别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